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土文学的发展关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文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很难对现实社会变革产生直接作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百年来,乡土文学对乡村变革的影响也是这样。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这当中并非不包含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注和同情,但毫无疑问批判是最基本的主题,且这种批判的重心不是在现实,而是在深层的乡村伦理文化。思想启蒙之外,政治启蒙也是极为重要的。20世纪30年代,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乡村破产和“丰收成灾”等现象。茅盾等左翼作家希望以之为契机,以文学的方式来唤醒农民,呼应现实的革命潮流。这一时期,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展示乡村的现实艰难和疾苦,积极书写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将“躁动”“变革”作为书写的核心。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如前者的重心在文化,而后者的重心在于现实;前者对乡村社会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后者对乡村社会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其中也包含部分的肯定——对于已经初步觉醒的农民,主要是青年农民,以积极而正面的态度书写其精神和行为。如茅盾的《春蚕》以及叶紫的《丰收》,前者的叙述基调较为沉重压抑,后者则表现出激情和鼓动的色彩。启蒙乡土文学之外,另一种影响乡村社会较深的是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直接书写乡村现实运动,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和促进这一运动。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直接深入乡村内部,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也较广阔地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叙述的主要基调不是批判,而是肯定和赞颂;以农民为潜在读者,在文学形式上更为贴近农民的阅读习惯,生活气息相当浓郁。虽然乡土文学存在启蒙和现实介入的不同方式,但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往往是相互杂糅乃至相互交融的。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作家们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都更为丰富,很少呈现单一方向。一方面,作家们往往对乡村生活有很直接的体验,对农民的欲求有深刻的感受,因此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介入意识,试图传达出农民改变贫穷现实的愿望。比如,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现实意识非常明确。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在创作立场和艺术倾向上表现出对启蒙文学传统的高度继承,其在乡村边缘逡巡,既有乡村内部的关怀,又有对乡村的俯视式批判。朴素的乡村文化气息和知识分子的文学特征往往同时体现在同一部作品之中。(摘编自贺仲明《乡土文学与乡村现代变迁》)材料二:新时代以来,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中华大地上正发生着山乡巨变,为乡土文学提供了空前丰厚的土壤,也为乡土文学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了新经验新内容。乡土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与意象,是一代代作家不断诠释和艺术化演绎的对象。近年来,文学书写乡土经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视角下的新农村变化,它们注重新时代农村现实尤其是新人新事的记述,注重以事件为节点,记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践过程,展现它们给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乡村青年返乡创业、城镇化建设、乡村治理网络化、乡村互联网经济等等,被引入文学叙述,塑造了乡村现代化的文学景观。此类写作在突出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现代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同时,也写到农民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立体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还有一类作品书写的是历史文化视域下的乡土传统。如阿来《云中记》、胡学文《有生》等作品,侧重从乡村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意蕴出发,书写乡土传统的传承转化和生生不息。他们笔下的乡村既有自然大地的浑厚之美,也有精神家园、文化根脉的深刻内涵。作品将生命、自然、历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个充满丰盈生命感受的乡土世界。这样的乡土世界寄托着当代人的乡愁乡恋,也在对历史的回望和对现实的思索中传递赓续向前的文化精神。无论聚焦新农村变化还是挖掘乡土传统,新时代乡土文学都在现实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变奏中,不断丰富内容构成,增强主题的厚重感。文学通过对广袤乡土的观照,打开了自身视野和格局,超越感性的个体经验,将家园、家国、责任、理想与现实人生联系到一起,体现出命运相牵、甘苦与共的担当。当下乡土关联着历史,又向未来敞开;乡土作为理解中国的重要视角,更是在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乡土文学在今天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和思想能量。(摘编自吴义勤《新时代乡土文学——展现山乡巨变,彰显奋斗创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主要内容虽然不同,但都谈到了时代与乡土文学之间联系的紧密,体现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B.材料一分析了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的差别,即两者的创作重心与流露出的创作态度是截然不同的。C.材料一认为要实现乡土文学启蒙和现实介入的完美统一,其作品既要有肯定式的鼓动,又要有俯视式的批判。D.材料二认为,阿来《云中记》等能够得到肯定,是因为其从乡村历史与文化出发,书写了乡村的浑厚之美。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也为展现中国形象提供了新经验、新内容。B.关注新农村变化的优秀作品,往往能展现农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以及自然景观、社会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新风貌。C.一部乡土文学如果不能回望历史,就难以展现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进而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减弱。D.乡土文学要扎根乡土又不局限于个体的乡土经验,应触及家园、家国、责任、理想等众多因素。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论述了启蒙乡土文学和现实介入乡土文学的特点,并辩证分析了二者的关系。B.材料二论述了反映新农村变化乡土文学,引入了“精准扶贫”等词汇,有很强的时代性。C.材料一根据乡土文学不同的时代特征进行分类,阐述了乡土文学与乡村变革的内在关联。D.材料二用严谨饱满语言肯定了新时代乡土文学的价值,肯定了其在讲述中国故事中的作用。4.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一系列的乡土文学作品,请从《祝福》《阿Q正传》《小二黑结婚》《荷花淀》中任选两篇为例,来谈谈启蒙乡土文学与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的差异。5.著名作家贾平凹说:“现在的社会处于大转型时期,中国在走城市化道路,城乡距离拉大,乡土文学消失要有一个过程。至于以后的文学是个什么样子,年轻作家说了算。”你认为乡土文学会不会消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黄永玉从十二岁出来,在外头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才觉得我们那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原来,有时候,还以为可能是自己的偏见。最近两次听到新西兰的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他是以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说这番话的,我真是感激而高兴。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洼里。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街上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路底有下水道,蔷薇、木香、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关起门,下雨的时候,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铁马”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下雪的时候,尤其动人,因为经常一落即有二尺来厚。最近我在家乡听到一位苗族老人这么说,打从县城对面的“累烧坡”半山下来,就能听到城里“哄哄哄”的市声,闻到油炸粑粑的香味。实际上那距离还在六七里之遥。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竖穹,人们用新竹子做成的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年代久远,泉水四周长满了羊齿植物,映得周围一片绿,想起宋人赞美柳永的话“有井水处必有柳词”,我想,好诗好词总是应该在这种地方长出来才好。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孔庙前文星街和一群孩子进行一场简直像真的厮杀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告诉我,你们家来了个北京客人!我从来没亲眼见过北京客人。我们家有许许多多北京、上海的照片,那都是我的亲戚们寄回来让大人们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它又不是糖,不是玩意,看看也就忘了。这一次来的是真人,那可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事。这个人和祖母围着火炉膛在矮凳上坐着,轻言细语地说着话,回头看见了我。“这是老大吗?”那个人问。“是呀!”祖母说,“底下还有四个咧!真是旺丁不旺财啊!”“喂!”我问,“你是北京来的吗?”“怎么那样口气?叫二表叔!”祖母说,“是你的从文表叔!”我笑了,在他周围看了一圈,平平常常,穿了件灰布长衫。“嗯……你坐过火车和轮船?”他点点头。“那好!”我说完马上冲出门去,继续我的战斗。一切一切就那么淡漠了。几年以后,我将小学毕业,妈妈叫我到四十五里外的外婆家去告穷,给骂了一顿,倒也在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个中学生和我谈了一些很深奥的问题,我一点也不懂,但我马上即将小学毕业,不能在这个中学生面前丢人,硬着头皮装着对答如流的口气问他,是不是知道从凤凰到北京要坐几次轮船和几次火车?他好像也不太懂,这教我非常快乐。于是我又问他:知不知道北京的沈从文?他是我爸爸的表弟,我的表叔。“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事情,你要不要看?我有,我就给你拿去!”他借的一本书叫作《八骏图》,我看了半天也不懂,“怎么搞的?见过这个人,又不认得他的书?写些什么狗皮唠糟的事?老子一点也不明白……”我把书还给那个中学生。“怎么样?”“唔、唔、唔。”许多年过去了。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我还不明白世界上有一种叫作工资的东西,所以老板给我水平极差的三顿伙食已经十分满足。有一天,老板说我的头发长得已经很不成话,简直像个犯人的时候,居然给了我一块钱。我高高兴兴地去理了一个“分头”,剩下的七角钱在书店买了一本《昆明冬景》。我是冲着“沈从文”三个字去买的。钻进阁楼上又看了半天,仍然是一点意思也不懂。这我可真火了。我怎么可以一点也不懂呢?就这么七角钱?你还是我表叔,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呢?七角钱,你知不知道我这七角钱要派多少用场?知不知道我日子多不好过?我可怜的七角钱……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只身来到上海,生活困难得相当可以了,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他有过一篇长文章谈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不如说是我们乡土知识分子在大的历史变革中的写照。表面上,这文章有如山峦上抑扬的牧笛与江流上浮游的船歌相呼应的小协奏,实质上,这文章道尽了旧时代小知识分子与小山城相互依存的哀哀欲绝的悲惨命运。我在傍晚的大上海的马路上买到了这张报纸,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至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老朋友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故乡凤凰城的美,彰显古城小而美的独特魅力。B.城里的清泉是小城特色之一,记忆中故乡边城的美景都极动人,绮丽山水体现小城的灵气。C.“就着街灯,……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体现出遭遇磨难时路人的冷漠带给“我”的身心创伤。D.文章末尾说“翻阅另一本大书”意思就是离开这风景如画、民风朴实的古城,投入到大千世界去。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内外环境动静结合,先简笔勾勒城外的桥与河,再重点写热闹的市声,更增添了小城的活力。B.“我”看半天读不懂到发火,反复写“七角钱”表现出因心疼钱又极度自尊对表叔产生不满。C.“平平常常”可见对“北京客人”的童幼无知,也体现出表叔沈从文的宽容、温和与从容。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一个顽童的视角写湘西、说凤凰,把他们叔侄之间的琐事娓娓道来。8.人们评价沈从文的文学语言“流淌着诗意”,黄永玉先生也承继了这一特点,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9.请简要分析文章副标题“沈从文与我”与正标题“太阳下的风景”之间的联系。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①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材料二: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①事葛②,文王事昆夷③;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④事獯鬻⑤,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注】①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②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③昆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④太王,周文王的祖父。⑤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轻死以行礼A谓之勇B诛暴C不避强D谓之力E故勇力之F立也G以行其礼H义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义理,指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与儒家“仁政”的施政主张相通。B.“旅”,指旅客,与《论语·先进·侍坐章》中“加之以师旅”的“旅”词义不同。C.“安”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知止以安人”的“安”用法相同。D.衡行,“衡”通“横”,指恶人胡作非为,与“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见齐庄公矜夸勇力,忽视道义,导致众多社会问题,于是有理有据地进谏,可见晏子关心国政,且富有善于进谏的智慧和敢于直谏的勇气。B.晏子具历史的纵向眼光,借古夏桀、商纣因残暴勇力,哪怕有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之类贤士,也终至衰亡,讽今以警示君王须遵圣王之德。C.孟子倡导“交邻国有道”,仁德之君虽国强,也能达观地侍奉小国,不以强凌弱;智慧之君身处弱势,能敬畏地侍奉大国,求生存发展之道。D.从晏子与孟子观点来看,商汤既会用兵征伐,吞并他国,又能善待弱小国家,不恃强凌弱,两种行为看似矛盾,其实统一于“仁”的思想根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2)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14.两文分别倡导怎样的“勇”,反对怎样的“勇”?(二)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杜牧邀侣以官解①,泛然②成独游,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注】①以官解:以公务在身而不能前来。②泛然:飘然,无拘束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因友人未至,诗人飘然独游,悠闲地欣赏樊川景色。B.颔联“媚”“矜”二字化静为动,将水光山色描绘得尤为动人。C.颈联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出了诗人在野外漫步的所见所闻。D.尾联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从政的期待。16.这首诗的情感较为丰富,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思妇无法躲避月光,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诉说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3)《过秦论》中,贾谊极写陈涉兵微势弱却能振臂一挥,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豪杰最终推翻强秦一事,发人深思。(4)“沧海”经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愁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当夏季炎热的天气让您感到疲倦时,这种感觉并不全是您的幻觉,昏昏欲睡的背后有真实的生物学原因。美国波士顿医疗中心运动心脏病专家米根·沃斯菲说:“①疲倦是身体告诉我们该休息了的一种方式。②减轻高温影响是减少身体活动的一种方法。”③她补充说,④尽管人们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极热或极寒天气,⑤可是人体的耐热力通常不如耐寒力。⑥极高的体温会使器官衰竭甚至造成重大损害,⑦而当核心体温较低时,⑧人体器官功能可能会下降,⑨但更容易恢复。温度计上的数字很重要,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您身体对热的反应。(1),汗液从皮肤蒸发到空气中,为您降温。在潮湿的环境中,当空气也变得更潮湿时,降温就更加困难了。在酷热的日子里,人们感到疲倦的另一原因是:(2)。202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人们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一些。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凯尔顿·迈纳说,当夜间室外温度超过10摄氏度时,每升高1摄氏度,人们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就会减少37秒。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