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季高一年级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生物学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其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疟原虫(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的生物膜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黄花蓄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B.黄花蒿细胞和疟原虫细胞都含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质C.青蒿素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以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D.青蒿素可能属于脂溶性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指的是真核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膜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其中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能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能控制物质进出,能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详解】A、黄花蒿属于植物,植物没有系统,因此黄花蒿的结构层次应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错误;B、黄花蒿细胞和疟原虫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都含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质,B正确;C、根据题干中“青蒿素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可知,青蒿素可以裂解疟原虫,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C正确;D、根据题干中“可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可知,青蒿素可能属于脂溶性物质,D正确故选A。2.细胞都被认为是一个共同祖先细胞的后裔,而在进化中这个祖先细胞的根本性质是保守不变的,因此,科学家们可以将研究一种生物所得到的知识用于其他种的生物,从而催生了“模式生物”的出现,它们通常有个体较小,容易培养,操作简单、生长繁殖快的特点如:噬菌体(某种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拟南芥、果蝇和小白鼠等,下列关于“模式生物”描述,正确的是()A.“模式生物”的研究都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大肠杆菌与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C.“模式生物”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都可在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D.“模式生物”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但不能体现细胞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果蝇、小鼠、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秀丽隐杆线虫、斑马鱼、非洲爪蟾等生物常常被用于科学研究,以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因此它们被称为模式生物。在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中,模式生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海胆等低等动物模型的出现催生了现代受精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果蝇模型的建立大大推进了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进展;酵母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模型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提供了施展的舞台。【详解】A、“模式生物”中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的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模式生物”的研究都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正确;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B错误;C、噬菌体是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需要用宿主的活细胞培养,C错误;D、“模式生物”的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模式生物”的细胞各种各样,也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A。3.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材料,甲状腺滤泡细胞内I-的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血浆中I-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如下图所示。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硝酸根离子(NO3-)可以与I-竞争NIS。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与其运输Na+的方式相同B.钠钾泵通过协助扩散将细胞内的钠离子顺浓度梯度运出C.哇巴因可抑制NIS的功能,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D.NO3-能够同时影响Na+和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可见钠离子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扩散,同时将血浆中I-运入滤泡上皮细胞。而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可见I-运输到滤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1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血浆中I-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运输,Na+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扩散,A错误;B、识图分析可知,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因此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将细胞内的Na+逆浓度梯度运出,B错误;C、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则哇巴因抑制了NIS的功能,滤泡上皮细胞吸收I-受到抑制,则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C正确;D、根据题意,硝酸根离子(NO3-)可以与I-竞争NIS,则影响了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错误。故选C。4.PET-CT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A.维生素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该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应是糖类,且又知该物质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则该物质应是被称为“生命的燃料”的葡萄糖。B符合题意。故选B。5.实验小组从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上选取初始液泡体积相等的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置于等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假设蔗糖分子不能进出细胞,各细胞存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状态下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丙>乙>甲B.t1时刻水分子进出各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t1时刻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D.细胞乙的细胞液中蔗糖的浓度和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甲表现为吸水,初始状态下甲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乙细胞液泡体积不变,乙的细胞液渗透压和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丙表现为失水,丙的细胞液渗透压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因此初始状态下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A错误;B、t1时刻各组细胞液泡体积均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B正确;C、t1时刻甲表现为吸水膨胀,由于存在细胞壁的束缚,其细胞液浓度应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C错误;D、细胞乙初始状态下其渗透压和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但是细胞液中存在多种溶质分子,而不是只有蔗糖一种溶质分子,因此细胞乙的细胞液中蔗糖的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D错误。故选B。【点睛】6.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的温度高低为甲<乙<丙,各组温度条件均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B.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C.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高于乙组温度D.如果反应时间足够长,丙组中产物的浓度可能超过甲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实验是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甲组和乙组最终都达到平衡点,且甲组需要时间短,说明甲组对应温度最接近最适温度,而丙组没达到平衡点,说明在高温调节下,酶变性失活。【详解】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即产物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底物消耗完毕,故是受到底物数量限制,A错误;B、丙组产物浓度达不到平衡点,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变性是不可逆的,因此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不能使酶的活性提高,B错误;C、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且甲组温度低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C正确;D、丙组产物浓度低,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变性是不可逆,故即使反应时间足够长,丙组中产物的浓度也不可能超过甲组,D错误。故选C。【点睛】7.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B.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而绿光吸收量最少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C.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A、由于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能用于暗反应,暗反应要吸收CO2,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A正确;B、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基本不吸收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现绿色,B正确;C、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几乎不吸收红光,所以几乎不能利用红光来合成光反应中的ATP,C错误;D、640~660nm波长主要是红光区域,该区域的光可被叶绿素吸收利用,因此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故选C。8.以测定植物CO₂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51020253035光照条件下CO₂吸收速率((mg·h⁻¹)11.83.23.73.53黑暗条件下CO₂释放速率((mg·h⁻¹)0.50.7512.333.5A.光照条件下,温度由25℃升高为30℃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增加B.若细胞呼吸强度不变,在30℃时,一天光照14h,则一昼夜净吸收CO₂的量为19mgC.若在夏季晴朗的中午进行该实验,则“光照条件下CO₂吸收速率相关数据会明显下降D.当温度为35℃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答案】D【解析】【分析】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表示的是呼吸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A、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为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为A正确;B、若细胞呼吸强度不变,在30℃时,一天光照14h,则一昼夜净吸收的量为,B正确;C、夏季晴朗的中午,温度过高,为减少水分的散失,大部分气孔会关闭,吸收减少,会导致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C正确;D、当温度为35℃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错误。故选D。9.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B.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C.温度在0〜15℃范围内,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明显的变化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但不能证明膜上脂质是否可以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题意分析: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详解】A、该实验发现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故该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A正确;B、在图中横坐标是温度,也就是说自变量是温度,所以图中数据不能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B错误;C、曲线显示0~1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不变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明显的变化,C正确;D、实验过程中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因此实验结果说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进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但没有证明膜上脂质是否可以运动,D正确。故选B。10.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黑藻小叶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中,选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C.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时需要破坏3层生物膜D.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将叶绿体作为参照物【答案】B【解析】【分析】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详解】A、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现象的观察,因此可用黑藻小叶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A正确;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产生分泌蛋白,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中,应该选用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比如动物的胰腺腺泡细胞,B错误;C、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需要破坏细胞膜和双层的叶绿体膜,需要破坏3层生物膜,C正确;D、叶绿体呈绿色,便于观察,因此,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将叶绿体作为参照物,D正确。故选B。11.为研究淹水时不同浓度的KNO₃溶液对某植物根系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某小组以氧气的吸收量为衡量指标,以清水组为对照,绘制了植物根系有氧呼吸速率随淹水天数的变化曲线,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除图中指标外,单位时间内的释放量也一定能用来衡量有氧呼吸速率B.图中不同浓度溶液对该植物根系有氧呼吸速率降低均具有缓解作用C.与B、C比较,A点有氧呼吸速率最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的[H]更多D.图中溶液浓度为30mmol.L-1时,淹水对该植物根系有氧呼吸影响最小【答案】A【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从图示可以看出,有氧呼吸速率不能用单位时间内CO₂的释放量来衡量,因为某些生物无氧呼吸也会有二氧化碳的释放,A错误;B、与清水组比较,不同浓度的KNO₃溶液对该植物根系有氧呼吸速率降低均具有缓解作用,因为各实验组植物根系有氧呼吸速率均高于清水组,B正确;C、A点有氧呼吸速率比B、C点高,则可推知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生成的[H]最多,C正确;D、KNO₃溶液的浓度为30mmol⋅L⁻¹时,淹水对该植物根系的有氧呼吸影响最小,因为在该浓度下,植物根系的有氧呼吸速率最高,D正确。故选A。12.如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密闭实验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量的变化。已知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小光照强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HCO3溶液可以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CO2B.单色光照射时,相同光照强度下一定时间内用红光比用绿光测到的O2量多C.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量就是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D.拆去滤光片,改变光照强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可推知其光饱和点【答案】C【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给光合作用提供CO2,A正确;B、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单色光照射时,相同光照强度下一定时间内用红光比用绿光测到的O2量多,B正确;C、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量就是金鱼藻净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即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的差值,C错误;D、拆去滤光片,改变光照强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可推知其光饱和点,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装置图,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学生能够识记色素的吸收光谱,明确装置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掌握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同时明确测到的O2量表示额净光合作用量。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13.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蛋白复合体I、Ⅲ、Ⅳ等构成的电子传递链能传递e-。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将e-传递给O2生成水B.当H+由线粒体基质被转运到线粒体膜间隙时,会推动ATP的合成C.丙酮酸通过自由扩散从线粒体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D.皮肤破损较深时,破伤风芽孢杆菌通过进行图示生理过程大量繁殖【答案】BCD【解析】【分析】1、据题意可知: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NAD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NAD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详解】A、图中可以看到线粒体内膜上蛋白复合体I、Ⅲ、IV传递e-,并在蛋白复合体IV处传递给O2生成水,A正确;B、据图可知当H+被转运到线粒体基质时,会推动ATP的合成,B错误;C、据图可知丙酮酸与H+从线粒体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过程借助了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D、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图示为真核细胞有氧呼吸部分过程,D错误。故选BCD。14.多酶片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多酶片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糖衣(深色部分),内层为肠溶衣(浅色部分)。糖衣包裹的是胃蛋白酶,如下图所示。药物先进入胃,再进入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服用多酶片时应整片吞服,不宜捣碎或嚼碎服用B.食物中的蛋白质均在胃中被消化,淀粉均在小肠中被消化C.肠溶衣中的化学成分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分解D.胃蛋白酶和胰酶的最适pH差异较大,但两者的最适温度相似【答案】ACD【解析】【分析】1、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酶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时,空间结构被破坏,使酶永久性失活。【详解】A、患者服用多酶片时应整片吞服,避免嚼碎后的胰酶在胃中变性失活,A正确;B、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且两者最终都会在小肠被消化,B错误;C、胃液为酸性环境,小肠中消化液接近中性环境,肠溶衣中的化学成分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分解,要到小肠才被分解,C正确;D、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胰酶的最适pH为6.8左右,两者最适pH差异较大,最适温度均为37℃左右,D正确。故选ACD。15.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完成的生理过程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若细胞器丙不断地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甲细胞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核酸,因此为线粒体或叶绿体,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故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细胞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没有核酸,因此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动物细胞没有液泡);丙细胞器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没有脂质,说明不具有膜结构,因此是核糖体。【详解】A、分析柱形图可知,甲细胞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核酸,因此为线粒体或叶绿体,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故甲细胞器为线粒体,线粒体其完成的生理过程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B、乙细胞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没有核酸,因此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动物细胞没有液泡),乙细胞器可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B正确;C、丙细胞器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没有脂质,说明不具有膜结构,因此是核糖体,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的合成与加工,若核糖体不断地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正确;D、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丙)一种细胞器,D错误。故选D。16.大豆中氧化蛋白质无法被肠道中相关酶降解,为致病菌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环境。致病菌使小肠上皮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被氧化后,其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导致肠道炎症。科研人员用大豆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配制饲料饲养小鼠,检测与炎症反应有关的两种细菌的数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实验处理检测指标1检测指标2实验组利用氧化大豆饲料饲养小鼠,其余条件适宜大肠杆菌+++乳酸菌+对照组____大肠杆菌++乳酸菌++注:乳酸菌对炎症有抑制效果,“+”的多少代表菌体数量的多少。A.大豆中不能被肠道相关酶降解的氧化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已发生改变B.细胞膜的脂质和蛋白质被氧化后,其通透性降低,易使有害物质进入血液C.对照组的实验处理为利用正常(未氧化)大豆饲料饲养小鼠,其余条件均相同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的小鼠更易患肠道炎,推测大肠杆菌能引发小鼠肠道炎【答案】ACD【解析】【分析】大豆主要储能物质有淀粉和脂肪,脂肪在脂肪酶等相关酶的催化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丧失其原有功能。【详解】A、大豆中不能被肠道相关酶降解的氧化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已经改变,导致丧失其原有功能,A正确;B、细胞膜的脂质和蛋白质被氧化后,其通透性增加,易使有害物质进入血液,B错误;C、表中实验的自变量是蛋白质的种类,因变量是菌体数量,故对照组的处理为利用正常(未氧化)大豆饲料饲养小鼠,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C正确;D、表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多,实验组中的小鼠更易患肠道炎,推测大肠杆菌能引发小鼠肠道炎,D正确。故选A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从某流感患者体内已经分离出了细菌和病毒,并分别制成溶液,为了探究该“流感”是由细菌还是由病毒引起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小鼠、注射器、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溶液和病毒溶液、小鼠食物等。实验原理:(略)(1)实验步骤:①取12只生长健壮且同等大小的小鼠,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②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向乙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丙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3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2)结果分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3)若经证实,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A.由有机物组成B.具有遗传物质核酸C.能繁殖后代D.能使生物致病【答案】①.注射等量的细菌溶液②.注射等量的病毒溶液③.若乙组不患病而丙组患病④.若乙组患病而丙组不患病⑤.C【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详解】(1)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即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向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细菌溶液,向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病毒溶液。(2)①若乙组不患病而丙组患病,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②若乙组患病而丙组不患病,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在活细胞内寄生时,能以复制方式增殖,体现出了生命特征,能繁殖后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18.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判断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______。(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______。(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答案】(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O2浓度小于a点,根细胞对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此时载体蛋白数量达到饱和(3)甲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4)定期松土【解析】【分析】根据物质运输的方向以及运输过程中是否需要能量,将物质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供应。曲线图分析,当氧气浓度小于a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因素是能量,当氧气浓度大于a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小问1详解】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能量的供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小于a点时,随着O2浓度的增加,根细胞对NO3-的吸收速率也增加,说明根细胞吸收NO3-需要能量的供应,为主动运输。【小问2详解】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呼吸作用可以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的速率不再增加,能量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速率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此时载体蛋白数量达到饱和。【小问3详解】曲线图分析,当甲和乙根细胞均达到最大的NO3-的吸收速率时,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说明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甲根部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小问4详解】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定期松土,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为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19.胃蛋白酶原在胃酸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具有酶活性的胃蛋白酶。下图表示H-亮氨酸参与胃腺细胞合成、加工及运输胃蛋白酶原X的过程,a、b、c、d为四种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H-亮氨酸与其他氨基酸通过_____的方式形成多肽,b、d间转运多肽的结构称为_____,c表示_____。(2)胃蛋白酶原(H-X)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_____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还有:_____(至少举两例),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3)胃蛋白酶原受胃酸刺激变为有催化活性的胃蛋白酶,该过程中胃蛋白酶原的_____发生了变化。胃蛋白酶随食物进入肠道后失去活性,其原因是_____【答案】(1)①.脱水缩合②.囊泡③.线粒体(2)①.胞吐②.抗体、胰岛素、唾液淀粉酶等③.有一定的流动性(3)①.空间结构②.胃蛋白酶的适宜pH在2.0左右,而小肠是弱碱性环境【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图中,3H-亮氨酸与其他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b为内质网,d为高尔基体,之间通过囊泡转运多肽;c表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胃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的蛋白质还有抗体、胰岛素、唾液淀粉酶等;胞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小问3详解】蛋白质变性指的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胃蛋白酶原不具有生物学活性,需经过胃酸的刺激才能转变为有催化功能的胃蛋白酶,结合酸碱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常识,推测胃蛋白酶原受胃酸刺激变为有催化活性的胃蛋白酶的过程会改变胃蛋白酶原的空间结构;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胃蛋白酶的适宜pH在2.0左右,而小肠是弱碱性环境,所以胃蛋白酶随食物进入小肠后会变性失活。20.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的比值(RQ=释放的CO2体积/消耗的O2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后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中,A物质是指____,检测物质E可用____试剂,检测物质B可用____试剂。(2)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大试管内小麦种子发生了____过程。(3)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右移2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18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若细胞呼吸消耗的全部都是葡萄糖,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全部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①.细胞质基质②.丙酮酸③.(酸性)重铬酸钾④.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澄清石灰水)21.有氧呼吸22.①.10/9②.75%##3/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分析图1,A是丙酮酸,B是二氧化碳,C是[H],D是氧气,E是酒精,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图2是测定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烧杯中的KOH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的。【小问1详解】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即无氧的酶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物质A是丙酮酸,物质E表示的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和重铬酸钾反应会变成灰绿色,检测物质B(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澄清石灰水)进行检测。【小问2详解】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