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_第1页
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_第2页
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_第3页
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_第4页
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1、显示行业概况显示行业上游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模组、功能性器件、驱动IC、自动化设备及生产辅材耗材等。中游主要以显示面板制造企业为主。下游则是以液晶电视、智能手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各类应用终端为主的品牌商、组装厂商。显示行业融合了光电子、微电子、化学、制造装备、半导体工程和材料等多个学科,具有投资大、技术迭代快、产业链长、多领域交叉等特点,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依托材料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也从最初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发展到平板显示技术(FPD),平板显示更是延伸出了等离子显示(PDP)、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等多条技术路线,使得各种显示屏幕在众多消费电子产品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新型显示技术泛指LCD、高世代OLED、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Mini/Micro-LED(微发光二极管)、QLED(电致发光量子点)、印刷显示、激光显示、3D(三维)显示、全息显示、电子纸柔性显示、石墨烯显示等技术。目前,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为代表的LCD技术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在显示领域占领着绝对的市场份额,是市场上最主流的显示应用技术,其产品具有直角显示、低耗电量、体积小、零辐射、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在众多显示技术中占据着主导地位。OLED作为新型显示技术的代表,其自发光的显示技术被公认为未来显示产业新的发展方向。相对于LCD产品,OLED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显示原理,可以做到极大的对比度和更高的色彩饱和度,但由于其技术壁垒较高、产品耐受性较差、产线投入较大等原因,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尚难代替LCD技术成为市场主流。①全球显示行业发展及现状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显示行业市场整体供需关系在2018年发生转变,由原来的供大于需转变为供需基本平衡,2019年至2021年,全球显示产业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2022年以来受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通胀持续高企、全球化进程放缓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消费者信心及消费能力低迷,使得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供需再次失衡,显示行业发展承压、盈利能力水平有所下滑。但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向智能化、轻薄化、便携化、多功能化、集成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中长期来看,显示面板制造企业将有望走出周期性调整底部区域,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景气度回暖。②我国显示行业发展及现状2009年以来,我国企业开始投入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同时由于平板电视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我国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的优惠政策,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主要显示面板制造商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在我国大陆投资建设面板生产线,催生了2009-2010年的显示产业投资热潮,使得显示面板产能每年以几何级数在上升。根据赛迪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显示产业总收入为740亿元,该数据至2022年已大幅增至7,087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35%。随着我国显示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企业在显示技术、生产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培育出的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登上世界舞台,充分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近年来,我国显示面板厂商除有序投资新建产能外,还积极参与行业内的整合并购,通过收购海内外优质资产使得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现已形成了京东方与华星光电“双寡头”的竞争格局。其中,京东方于2020年12月收购了中电熊猫南京G8.5代线,并通过增资方式实际控制了成都中电G8.6代线的运营和管理;华星光电于2021年3月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股权,该等收购进一步提升了京东方、华星光电的市场份额。根据Bloomberg、东海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按照全球LCD面板出货面积排名,2022年京东方、华星光电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名;中国大陆地区显示面板制造厂商LCD面板出货面积的全球合计市场份额达到约62.2%。从显示技术来看,我国已经形成LCD、OLED、激光显示、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MicroLED)等多种显示技术并存的局面,其中LCD凭借其成熟的技术水平、较高的良率以及大尺寸的下游终端应用,在我国显示产业中仍起主导作用。2017年我国TFT-LCD年产量约为6,800万平方米,随着液晶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下游消费电子产品对显示面板需求的快速增长,至2022年我国TFT-LCD年产量已达到23,400万平方米,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04%。整体来看,随着我国新型显示产品的终端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在日渐成熟的技术和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支撑下,我国显示行业产品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2、显示行业发展趋势(1)LCD显示面板有效产能面积增速放缓,产能集中度提升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半导体显示面板厂商的崛起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韩国厂商逐步退出大尺寸LCD显示面板供应,全球大尺寸显示面板供应面积增速放缓。全球LCD显示面板产能高度向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惠科聚集。根据Bloomberg、东海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在全球LCD显示面板出货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7%、17.6%以及11.6%,在全球竞争中的行业地位进一步稳固。(2)柔性、高性价比成为显示技术发展重点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推进,追求视觉效果的真实性变得愈发重要,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显示技术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平衡。AMOLED产品具有自发光、轻薄、功耗低、柔性的特点,在产品差异化上具有优势和潜力,受到各领域终端厂商的青睐,已成为终端产品突破创新的发力点之一,但同时由于其自发光材料的不稳定性及高昂的生产成本,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中小尺寸产品领域。未来,随着柔性AMOLED显示技术的日趋成熟,将为信息显示带来更多元的形态变化。此外,充分发挥TFT-LCD产能优势,持续开发对比度好、显示效果优的新兴技术也将是我国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3)显示面板大尺寸、高精度化已成趋势在显示屏幕大尺寸方面,65英寸电视已经成为普遍的平价产品。随着70英寸以上产品价格的下滑,超大尺寸电视也会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更多面板厂将更多产能分配给大尺寸面板将成为趋势,同时,5G网络内容传输速度的提升将会推动8K智能设备的蓬勃发展。伴随着行业相关政策引导显示终端持续向“4K先行、兼顾8K”超高清、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以及半导体显示面板技术的成熟化,未来8K电视为显示终端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逐渐进入成长期。(4)跨界融合成为显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跨领域合作是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持续突破的阶段,显示屏幕承担了信息呈现的重要作用,是信息技术创新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未来,我国显示产业将继续探索新型显示技术在智慧城市、车载显示、智能穿戴、智慧家居、远程医疗等场景中的前沿应用,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跨界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3、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以LCD显示面板为例,现阶段,全球显示行业呈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三国四地”的竞争格局,由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夏普、LG、三星、群创、友达等大型跨国企业占据技术领先优势,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显示行业的迅速崛起,凭借行业相关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日渐成熟,我国LCD显示面板厂商依托成本优势、稳定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产业链经验,抢占了全球LCD显示面板绝大数的市场份额,行业产能集中度持续向我国显示面板厂商靠拢。根据Bloomberg、东海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LCD显示面板厂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约62.2%,其中,“双寡头”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相关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40%,行业龙头地位优势明显。在偏光片细分领域,目前全球偏光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其中,日本公司主要有日东电工、住友化学等,韩国公司主要有三星,中国台湾公司主要有诚美材料、明基材料等,大陆地区公司主要有杉金光电、盛波光电、三利谱和恒美等。随着国内投资规模的增加,近年来中国大陆偏光片产能占全球产能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由于偏光片行业对生产技术、人才、资金的要求较高,且客户认证方面具有比较高的壁垒,使得全球偏光片的生产仍然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根据Omdia、各企业公告等渠道统计,2022年,杉金光电、住友化学、日东电工三家生产的LCD用偏光片占据了全球6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功能性器件细分领域,美国的莱尔德、迈锐以及日本的千代达均属于全球性的、规模较大的功能性器件老牌厂商,技术及资金实力雄厚。我国功能性器件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催生出包括安洁科技、领益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