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中考仿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5题,共22分)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你班打算开展“探寻汉字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此次活动前期准备的宣传材料。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世界众多民族孕育生长、融合发展的象征。从黄河出发,她书写的不仅是一部中华史,更是一部世界史!世界上没有第二条河流,能够如黄河一样,将梯次分明形态众多的高原、草原、平原连接起来;将异彩纷(chéng)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沟通起来:将上百万年至今的人类活动历史完整地、不间断地贯通起来……她的存在本身是一种证明,人类终将(shū)途同归,百虑一致:她的奔流更是一种宣告,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就是人类走向共生的实践。(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2分)异彩纷(chéng)(shū)途同归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参考方框内句子中“虑”的含义,解释加点词“百虑一致”在文段中的意思。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百虑一致:2.小豫还想探寻一下古诗词曲中关于黄河的描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他补全空缺处的诗文内容。(8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不同文人笔下也蕴含着不同的含义。在王维《使至塞上》中“①,②”展现出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③,④”蕴含着人生道路艰难的道理;在《木兰诗》中“暮宿黄河边,⑤,⑥寄寓着木兰对家人的思念;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⑦,⑧,山河表里潼关路”激荡着作者的无限悲愤。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3.活动探究环节,大家对汉字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小豫找的关于汉字特点的材料,请你阅读并概括出三个特点(3分)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汉字就陆续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周边地,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直接充当这些国家的官方文字,在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闪亮的文明印记。汉字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与传播,拉近了国家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桥梁。4.甲骨文的魅力体现在一些设计作品中,同学们搜集到石昌鸿设计师设计的一组省市字体Logo,他把省市的文化印迹融入汉字,变成一个个不同的符号印象,很是生动,颇有寓意。请从下面两个Logo中任选一个,结合对联的内容提示,向大家介绍Logo设计的精妙之处。(4分)5.活动结束后,小豫想了解汉字的国际影响,因此他找到以下新闻材料。请你阅读新闻内容,帮他拟写一个标题。(3分)人民网讯5月31日,“汉字缘”选手河南行——“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走读河南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组织“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的获奖选手代表等国际青年走进中国的中原人口大省河南,走进富有特色的“北国江南”信阳。希望来自各国的青年朋友多走一走、看一看,通过走读的形式,亲身体验、深刻感悟、启发思考,成为中国新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分享者和传播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友好使者。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共17分)白毛狼文猛①在我没有见到那头顶有一圈雪白皮毛的狼之前,村里人管那匹狼叫独眼狼,或者秃尾巴狼。狼的外号不断被改口的过程,其实就是它慢慢被村里人消灭的过程。”②那匹狼变成独眼狼的功劳应该记在猎人侯爷的火药枪上。有一次狼下山找吃的,躲在一块大青石后专注地盯着一只野兔,狼盯野兔的时候,候爷也盯着它。火药枪一响,狼变成了独眼狼。③那匹狼变成秃尾巴狼的功劳归功于主任。独眼狼钻进侯爷家的猪圈,听到猪的惊叫,在竹林中砍竹子的主任提着刀悄悄走近猪圈,见到圈门口那团毛茸茸的尾巴,扬起砍刀扔过去,狼就变成了秃尾巴狼。④我就不解,狼明明知道村庄有无数支火药枪无数根大棒等着它,为什么还要不断到村庄来。⑤直到那个冬天我与那匹狼面对面相遇,我才明白。⑥那是一九七六年的冬天,春天嫁到我家来的嫂子,经过一个夏天和秋天,肚子一天天大了,再也无法跟着人们一块上坡干活。家里买了十几只羊,交给嫂子和我每天赶上山吃草。⑦有一天早上,我和嫂子揣了高粱饼子,赶着羊上山。在半山坡上,在离我们有四五丈的地方,那独眼狼蹲在那里,旁边还有一只小狼崽。⑧嫂子望着我,额头上分明有汗珠,她小声说:“完了,咱们遇见狼啦!”⑨两个母亲就这样对峙着,为了她们身边和肚子里的孩子。在寻找一切反击工具的时候,我终于看清了那不断受伤的狼,那是一匹头顶有一圈雪白皮毛的狼,要不是瞎了一只眼,我觉得那狼蛮好看的。我们再细看那独眼狼,发现它十分瘦弱,被打瞎的右眼还在不断地滴泪,身边的小狼在瑟瑟发抖,不时发出痛苦的哀叫。⑩我们牵住头羊的绳子慢慢后退,独眼狼也慢慢往前挪,我们退一步,它们挪一步。嫂子悄悄对我说:“咱们跑吧!”我们边跑边回头,发现狼也在跑,只不过没跑几步就摔倒,爬起来再跑,又摔倒……嫂子拉住我说:“别跑了,看来这两匹狼饿得快要死了。”⑪我们停下来,嫂子叫我从布包中掏出两个高粱饼子扔给狼,奇怪的是那独眼狼没有吞下高粱饼子,而是用大嘴把饼子拱到小狼崽面前,那小狼崽一见到饼子立即狼吞虎咽起来。嫂子取下我胸前的布包,把包里所有的饼子全扔给了狼。嫂子做完这一切后开始后悔,她悄悄对我说:“糟了,狼吃饱了有了力气再追我们就完啦!”⑫然而,那狼并没有追上来。⑬我这才理解独眼狼为什么会不断下山来,那是在完成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使命。刚看过电影《白毛女》,加上独眼狼头顶那圈雪白的皮毛,我开始叫它“白毛狼”,觉得它应该是在山里饿白了头的。⑭与白毛狼的遭遇让村庄的羊再也不敢到高山上去。嫂子当母亲的日子来临时,家里的羊全交给了我,我每天赶着羊到远离狼的山下河畔放牧。⑮有一天傍晚,我赶着羊回家,正要过河时,突然间不知从什么地方奔出一匹狼,蹲在河边,我掏出包中仅剩的一个饼子扔给它,那狼看也不看一眼。⑯那狼突然一声长嗥,很快河边跑出四匹狼来,蹲成一排,像赴宴一般看着我和羊群。突然它们中有一匹狼站了起来,静静地注视着我,我发现那是白毛狼。⑰白毛狼冲着其他四匹狼一番大叫,感觉像是在为我说情,叫着叫着白毛狼和其他四匹狼厮打起来,我这才明白白毛狼在帮我。⑱出乎我意料的是,白毛狼竟然战胜了那四匹狼,那四匹狼灰溜溜地逃走了。白毛狼用舌头舔完身上流血的伤口,远远地蹲在河边,目送我过河回家。⑲白毛狼的友情让我不再害怕,之后我再到山上放羊,总会远远地见着它,我也总会把身上带的吃的扔给它一些。⑳白毛狼和我的“深交”让村里人惊讶,村里放羊的人家每次进山总会跟着我,以求白毛狼的保护,我一下在村里有了地位。更让村里人感动的是,有一次天突然下大雨,我们急着赶羊回家,回家一清点,发现我家丢了四只羊,让父母十分焦急。没想到雨一停,那四只走失的羊回家来了,听到屋门外远远的狼嗥,我知道又是白毛狼帮了我。㉑我敢说要是没有后来的变故,我与白毛狼之间还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㉒随着开荒种地,村庄的山林一天天退去,山林中的动物们失去家园,狼开始不断下山叼吃村里的羊。除了我家的羊圈外,全村家的羊圈隔三岔五就会少羊,大家一致证实,吃羊的狼中有白毛狼。㉓为了挽救自家的羊群,村里人在村庄周围放了有毒的腊肉饼。慢慢地,村里的羊不再减少。至于白毛狼,我却再也没见过它……6.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方式展开,请据此梳理本文情节。(4分)7.“我”为什么没有和其他村民一样把狼叫做“独眼狼”或“秃尾巴狼”,而是叫它“白毛狼”?请结合全文分析原因。(3分)8.请简要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9.请分析第⑨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我们再细看那独眼狼,发现它十分瘦弱,被打瞎的右眼还在不断地滴泪,身边的小狼在瑟瑟发抖,不时发出痛苦的哀叫。—,10.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从这些成语来看,狼的形象是怎样的?本文又刻画了怎样的狼的形象?对此,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3题(共12分)李夏同学认为,保护身心健康除了从外部做起,还要从内部精神上进行熏陶,于是他向全班同学分享了一篇关于“如何在读书中陶冶精神”的文章,请结合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读书不妨“踮起脚”周慧虹①那天听一位文化学者谈读书,她提到读书应当“踮起脚”,令人感觉颇为生动形象。这里所说的“踮起脚”,自然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踮起脚来,而是指阅读姿态的调整、读书内容的选择。②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A。读书是成本最低的高贵,古往今来鲜有人否认读书的意义。如果说,过去年代由于可供阅读的书籍有限,加之不少人因家境条件的制约,使得读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可如今尽管书业发达了,社会物质条件普遍丰裕了,但读书对于不少人仍非自由之事。其中包括了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有些人有心读书而没时间读;其二则是有的人不乏阅读的冲动,却不知道该读哪些书。③对于那些想读书而总是抱怨没时间的读者,只能说“时间如海绵里的水”,全凭自己去挤了。至于那些不清楚自己该读什么书的读者,确有必要提醒其一句——读书不妨“踮起脚”。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在阅读时容易迷失自我,要么读得过于随心所欲,要么就是盲目跟风。“过于随心所欲”,指一些人总是习惯于读自己感兴趣的轻松内容,对于稍有难度的则一概敬而远之;而有些人的“盲目跟风”,主要表现为缺乏阅读主见,别人说什么书好就欣欣然赶紧去读,其结果很可能内容不合自己口味。④越是无暇读书,越是面对海量的阅读内容,读书时就越要有所选择。关于读书.英国大学者培根说得好,“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囿固吞枣,个别的书则须细嚼慢咽,充分消化。”而要说到对于不同的书采取各异的阅读态度,作家周国平在其《读永恒的书》中给出了具体答案,他将古今中外的书籍大致分为了三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它们不能给人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书,也就是经典名著。这些必读之书,应该就是需要很多读者“踮起脚”来读的书,自当细嚼慢咽,尽可能地消化吸收。⑤当然,经典名著虽好,对于有些读者却未必适合。毕竟,读书不仅仅是接受已有的知识,而且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经验,来跟书本上的内容相对应,继而从书中获得新的启发。这种情况下,有些读者对于有的经典名著读不下去亦属正常,没准,此时读不下去,过些时候再读就醍醐灌顶、如饮甘饴了。既然如此,强扭的瓜不甜,暂且将不适合自己读的经典名著放一放,转而选择那些自己“踮起脚”就可以够得着的好书来读,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阅读姿态。⑥人生在世,脚下道路不可能只有坦途,面对或崎岖蜿蜒或陡峭险峻的路,不能总绕着走,有时需要迎难而上,读书亦然。一个人只喜欢待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不想着“踮起脚”来探访书里更为秀美的景致,无疑颇多遗憾。11.同学们读完文章后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下列对话。(4分)佳妮: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读书应该多多益善。李夏:你说的不对,作者的主要观点是①。郑宇:是的,文章首先论证了②,然后论证③,最后④。(每空1分)。佳妮:谢谢你们,我明白了。12.大家围绕文章A处的内容展开了讨论,下面是教室里张贴的两则名人名言,张文认为其中一条可以补充在空缺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选择。(4分)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13.讨论进入尾声,佳妮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老师总是布置许多名著阅读任务,虽然那些作品很好,但自己却不感兴趣,不如读一些轻松的网络小说过瘾。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她解除困惑。(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共10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①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节选自《宋史·杨业传》)【注释】①托逻台:在山西朔州宁武山处。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患有所不辞也患;祸患,灾难。B.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恶:讨厌,憎恨C.蹴尔而与之蹴:踩踏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辩护,争辩。15.把语段【甲】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6.语段【甲】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3分)17.试用语段【甲】的观点,结合语段【乙】的内容,简要评价杨业的形象。(3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5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8.上片的“悠悠”意蕴无穷,请简要分析。(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