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致大海》课件3 长春版.ppt_第1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致大海》课件3 长春版.ppt_第2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致大海》课件3 长春版.ppt_第3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致大海》课件3 长春版.ppt_第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致大海》课件3 长春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希金,致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史,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2、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3、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本诗歌的教学重难点,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

2、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2背景介绍,诗歌欣赏,问题一: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1.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

3、);2.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节-13节);3.永久怀念大海(14节-15节)。,研习课文,问题二: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的。,问题一: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如诗句“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被覆亡。”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具体研习,问题二: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

4、什么?,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问题三: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即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问题四: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

5、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欣赏品味一: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欣赏品味,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欣赏品味二: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

6、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欣赏品味三: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这里的“歌者”指拜伦。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

7、人,同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的革命者,因而诗人对他十分崇敬,认为他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桂冠”即诗人的作品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诗人充满激情地呼告大海“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为伟大的诗人而歌唱!诗人在这里缅怀拜伦,赞美拜伦,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即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波浪,带到“荒漠之乡”即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欣赏品味四:我

8、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课堂小结,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涵泳咀嚼才能探微览胜,深入佳境。,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青年时代,拿破仑信奉卢梭的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于1792年来到巴黎,

9、曾一度接近雅各宾派,1793年在攻克土伦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被授予准将军衔。1795年10月5日临危受命,迅速果断地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授少将军衔,担任巴黎卫戌司令。次年,被督政府任命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1799年11月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统治,就任第一执政。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上的胜利,拿破仑个人统治地位日益巩固,同时也日益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1804年放弃共和制度,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实行分封制。拿破仑执政期间对外战争频繁,多次打败数量上占优势的欧洲各国联军。1814年初反法同盟军队攻入法国境内,4月,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10、。1815年3月从厄尔巴岛逃出,在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返巴黎。驱逐了复辟的波旁王朝,6月,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打败,再次被迫退位,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卒于该岛。,乔治戈登拜伦(1788?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788年1月22日出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1805年入剑桥大学学习。1809年大学毕业后,拜伦在贵族院获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但却受到歧视。于是拜伦带着一种愤懑的心情离开了祖国,先后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马尔他等地。当时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发展,这大大开拓了诗人的社会政治视野,孕育了后来的东方叙事诗。1811年拜伦回到英国。这时英国中部北部爆发了路德派领导的纺织工人暴动,并遭到了残酷的镇压。拜伦怀着对工人群众的深切同情,为被迫害的工人辩护,严厉斥责政府的暴行。并发表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真实地反映英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惨无人道的杰作。1816年拜伦离开英国,先后到瑞士、意大利,并参加意大利有名的烧炭党的秘密组织,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这一时期创作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唐璜。1823年意大利烧炭党运动遭到了失败,拜伦离开意大利前往希腊去参加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4年4月9日诗人在暴风雨中骑马外出巡视,感受风寒,4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