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_第1页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_第2页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_第3页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_第4页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第一节 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城乡二元结构,是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 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 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破除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城 乡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 农村经济发展,并以农村人口转移推动城市化。 一、 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理论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等二元结构理论。 二、 城市与城市体系 (一)城市的形成:农业驱动机制 、工业驱动机制 、比较优势与贸易驱动; (二)城市体系:城市体系决定 、城市规模分布; 三、 城市化动因与机制 (一)农业剩余的驱

2、动机制 ; (二)共享中间投入品的驱动机制; (三)共享劳动力储备的驱动机制; (四)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机制; (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

3、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二)乡村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运转状况对乡村的生产发 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乡村劳动力市场特征:以自我雇用为主,让渡自身劳动 力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工资水平难以确定,工资价格信号机制不灵敏;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均衡,劳动产品市场化程度不足;劳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最为普遍。 三、 乡村金融市场与公共服务 (一)乡村金融通过资金筹集配置,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乡村金融市场特点: 基本生

4、活资金需求、生产资金需求和一般经营资金需求;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金融稳定性差;市场垄断程度高;资本市场建设落后,融资能力低;服务于乡村经济,服务于农户。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生产性、公共事业性、公益基础性、公共安全性服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平衡;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悬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才能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第二节,四、 乡村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是关系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消除乡村地区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长期性课题,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区

5、贫 困正逐渐转向多维贫困。 (一)乡村贫困特征:自然条件差致使贫困;贫困地区经济造血能力不足;科技水平低,农民文 化素质差。 (二)我国的反贫困战略的特征: 扶贫反贫困已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阶段进入巩固 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 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主要任务,从过去解决温饱问题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扶贫战略与区际协调发展战略密切衔接起来,选择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三)中国的脱贫攻坚战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强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6、,一、城乡统筹的内涵 城乡统筹就是指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 二、 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 (一)城市工业导向人口迁移的城乡联系模式; (二)发展小城镇的城乡联系模式; (三)综合发展农村的城乡联系模式 。 三、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一)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7、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思考题, 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具有 何种特点? 乡村金融市场和公共服务有何特点?我国反贫困战略的特 点是什么? 城乡统筹的内涵是什么?城乡统筹模式有哪些?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一、 经济

8、活动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生成 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工 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可持续性问题 (亦即生态环境问题),如气 候变化、温室效应、资源耗竭、酸雨、污染及废弃物转移、水资源 短缺和污染、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各种不可持续性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三、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共同性、永续性、需求性。 (二)区域经济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三类:区域生态环境维 护的经济学问题、区域生态

9、环境损害的经济学问题、区域 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学问题。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染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

10、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需求也成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财富能力。 二、 区域经济联系与生态环境联系的矛盾与协调 必须建立起区域生态经济合作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签订有关生态受益区生态功能区责权利的长期合约;建立有关生态环境的市场化交易制度;构建生态一体化利益协调机制。 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贫困治理的矛盾与协调 在具有生态联系的同一区域内,发达地区应当主动地承担起这些责任:通过

11、转移支付,分担享受生态利益的成本,承担维护生态环境功能的责任;更多地承担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 责任;通过长期的协作,促使欠发达地区不进行损害区域生态环 境的经济活动。,第三节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与政策主张 区域经济要强化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 ;要协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应明确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对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应完善区域性的生态利益交易与补偿机制;应建立适应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为规范 ;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 低碳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下, 企业和消费者都必须考虑碳排放的约束,来决定其生产行

12、为 。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消费的低碳化、生产的低碳化、技术进步使碳投入的效率得以提高。区域发展低碳经济,应使区域产业结构朝着低碳经济结构方向调整。一是发展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有效降低污染排放,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损耗的产业;二是培育与低碳经济趋势一致的战略性 新兴产业;三是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发展低碳消费产业。 三、 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 为原则 (简称原则),以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为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并作为一种理念和模式从生产领域引申到经济活动各领域,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经济模式。 区域经济发展中,宜在几个方面探索和推进循环

13、型经济发展模式,并推动区域间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协同 (见教材相关内容)。,思考题, 区域经济中,如何客观而理性地认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 反映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关系?实践中应把握什么样的原则?以你所在区域的发展历程为例,分析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或 教训。 基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可从 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实现经济利益不受影响条件下的生态环境利益 最大化?以你所在地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为例予以说明。 如果规定了某一区域一定期间内的碳排放总量限额,那么, 该区域应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可能通过发展低碳经 济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

14、双赢吗?循环 经济产业园区能够实现零排放吗?一方面从经济学理论上来分析判断,另一方面用你所知道的现实例子来分析判断。,.,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第一节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一、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体系 系统分析 系统预测 策划设计 规划优化 决策与对策 二、区域系统分析常用方法 功效的比较和评价 (各种评价指标) 结构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 决策对策方法 : 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情景分析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做出种种设想或预计,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区域现实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在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

15、和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指导思想、方针、重点、步骤及对策。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方向定位和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布局和步骤。 二、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生产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中人地关系的协调、代内及代际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等。 (二)发达国家政策经验:财政货币政策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福利政策帮助低收入者,制定教科和职业培训政策提高人口素质,设立开发机构对落后地区进行经济开发。 (三)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努力 三、 主体功能区及其开发战略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

16、开发强度和发展潜 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第三节 区 域 规 划,一、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性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区际规划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区内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 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要求: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二、 区域规划的主要类型 (一)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 (二)开发性规划与管控性规划 (三)战略性规划和操作性规划 (四)单区域规划与跨区域规划 三、 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 (一)区域规划的内容 :基本思路 、重点内容、 空

17、间资源配置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政策表述 (二)区域重点产业部门选择:战略产业(先导、主导、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 (三)重点发展区域的选择:加快发展区域、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区域 (四)区域规划的编制设计:系统分析、模拟预测、规划策划、协调决策、跟踪调控,思考题, 什么是战略?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请按照情景分析法的思路,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某些方面的战略策略。 什么是区域规划?为什么要制定区域规划?区域规划与区 域发展战略有何内在联系? 区域规划包括哪些类型?我国的五年 (计划)规划与一般 的区域规划之间为何种关系? 区域发展决策中,如何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地域? 请用SWOT分析法对你家乡未来一段时

18、间的发展战略做出 初步分析,.,第十章 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一、 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区域问题的存在和市场机制的缺陷,构成了政府干预区域经济活动的客观基础。政府通过干预可以主导区域经济模式,为区域政 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了可能。 (二)我国改革开放后,开始实行向沿海倾斜的不平衡发展政策,以及各类经济开发区政策等。之后进一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 崛起、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 其主要目的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区域政策理论可能性在于,政府通过干预可以主导区域经济模式; 组织可能性在于

19、政府的行政和经济能力。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 (一)区域发展中的市场作用及其缺陷 (二)区域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及其局限 (三)区域发展中发挥资源配置市场决定作用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三、 区域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政策总是要在效率和公平目标间权衡取舍。如果区域政策追求效率目标,那么就会通过政策倾斜来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取得最佳效益。如果目标是追求区域经济公平 ,那么就要运用各种 政策手段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工具,一、 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 目标属性:一是促进区域均衡发 展,二是提高区域经济效率;工

20、具属性:激励与限制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作用对象:落后地区、萧条地 区、膨胀地区等;政策主体:超国家组织、国家政府和地区政府;作用层次:宏观、微观。 二、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选择 推动经济增长 、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就业、提高社会福利、扶持产业、促进分工竞争 三、 主要的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一)宏观区域政策工具:差别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 (二)微观区域政策工具:重新配置劳动力、重新配置资本; (三)协调政策工具,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一、宏观经济政策评价 针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考察分析宏观政策的实施是否使资源配置有效率;分析政策的负面影响;考察政策的协调性问题。 二、 微观经济政策评价 针对价格政策、收入政策、消费政策、就业政策等,把政策实际结果与政 预期目标比对。判断政策是否有效;关注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目标相符,在多大程度相符、偏差;政策实施的投入产出效益。 三、 区域政策评价 区域补偿政策效应评价、区域产业政策效应评价和公共投资政策效应评价等; 区域政策效应的 事前评价、事中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