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_第1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_第2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_第3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_第4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材料题 解题方法指导,材料题解题方法,读解题的基础 找解题的关键点 答(先找到解题的落脚点、然后读,找),学生在解材料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认真读设问,对信息量大的材料题不能分层次读,不注意读材料注释。 找不到设问中相应的关键词,不能完整地找到每句话的有效信息; 答题时存在思维定势,不能论从史出,对材料和所学知识的结合思考不周全。答题不规范,口语化,缺乏条理性。,材料题解题方法,(一)读:解题的基础 1.认真审读设问中的关键词 2.借助标点符号(句号、分号、省略号等) 3.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看注释) 4.充分挖掘图表信息 (二)找:解题的关键 1.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

2、者的意图。 2.提取有效信息,找出提纲要点。,材料题解题方法,(一)读:解题的基础 (二)找:解题的关键点 (三)答:先找到解题的落脚点,然后读和找 (1)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注意材料与课本知识的结合。 (2)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注意分值。 (3)作答时精炼术语文字,答案做到要点化、序列化、规范化。,材料题解题方法,(一)读:解题的基础 (二)找:解题的关键点 (三)答:先找到解题的落脚点 (1)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注意材料与课本知识的结合。 (2)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注意分值。 (3)作答时精炼术语文字,答案做到要点化、序列化、规范化。,材料题解题方法小结

3、,(一)读:解题的基础 1.认真审读设问中的关键词 2.借助标点符号 3.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 4.充分挖掘图表信息 (二)找:解题的关键点 1.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2.提取有效信息,找出提纲要点。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1.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注意材料与课本知识的结合。 2.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注意分值。 3.作答时精炼术语文字,答案做到要点化、序列化、规范化。,2012年南京市二模卷第23题 材料二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

4、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所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请回答: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材料题解题方法指导,(一)读:解题的基础 1.认真审读设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提示词 中心词、求答词。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梁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限定词,提示词,中心词,求答词,答案:变化:从主张变法维新(或君主立

5、宪)到认可共和革命。(2分) 说明: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梁启超顺应了历史的变化。(2分),历史材料解析题 的类型及解答技巧,一、材料解析题的问题类型,内涵式 (答案内含式) 提示语 “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 这类问题的解题必须依据材料。 在解题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也能得分。但是不能全文、整段摘抄。,外延式 提示语有 “根据(结合)所学知识,然后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 这类问题的解答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等所学知识,而与材料本身关系不大。,内涵外延结合式 提示语“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

6、述)” 回答此类问题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二、材料解析题的审题技巧,内涵式 一般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需要归纳、概括、提炼。 审题思路:一般一句话一个要点。需注意标点符号和分值。文言文如有一两个字不懂,别慌,从整体上读出大意即可。 如(郑州市质量检测) 材料一:谚曰:“耕而不耢(lo,一种农具,用来平整土地),不如作暴。” 材料二:谚曰:“以时及泽(指墒情),为上策”也。 依据材料,概括农业耕作需要注意的问题。(6分) 答案:,1、审清题目设问类型,一是生产工具;二是土壤墒情;三是季节时令。,外延式 根据问题,定位知识点的教材位置,整合,重组出答案。,内涵外延结合式 先提炼材料信息,

7、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解决问题。,二、审题技巧,材料解析题的问题类型中,往往有比较、列举、简述、论述、概括等要求。问题指向不同,对题目答案内容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也不同。如比较型问题,有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异同点。相同点用“都”、“均”等字眼,不同点用对称性语言。,2、审清问题的指向,3、审清问题的限制性条件,限制条件有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程度等 (简称两间、两度),二、审题技巧,问题的分值既是答案详略的提示,也是答案要点个数、角度的暗示。高考文综,一般是2分一个要点,也有1分一个,还有3、4、5分一个的。 一般情况下,偶数分值的题2

8、分一个要点,比如6分的题3个要点等。(但我们自己考试一般有1分一个点的,也有2分一个点的。),4、审清题目的分值,5、审清问题的核心,三、答题要求,作答时做到四化: 要点化(提炼要点,能力要求较高,须练习) 序号化 段落化 规范化(用历史性语言,不用文学性语言),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有原因类,过程类、特点类、实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启示类、评价类、比较类等。,1、评价类。 评价类问题的提示语有“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定。其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

9、,从而揭示那些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回答评价类问题有三种方法: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分阶段评价法,从不同历史时期分析评价事物;主客观评价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物的历史价值。,1、评价类。,材料一 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

10、,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1)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8分),材料二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

11、、社会观推演为一种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 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2、原因类。,原因类问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情况。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和条件是

12、背景的组成部分,回答条件注重客观性,分析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解题思路:从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切入,根据问题的类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政策、历史、地缘等角度着手进行分析和说明。,3、实质类。,实质就是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需要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方法: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例:材料二 寓封建(

13、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答案:(2)地方权势过大; 君主专制。,4、比较类。,方法:(1)审题:先确定比较对象;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即比较内容;再确定限制条件,一般有时间限定、角度限定等; (2)答题:第一步草拟提纲,就是把答题的要点、顺序简明扼要的列出,根据问题的范围和时限作答。第二步组织答案,依据提纲,以史实为基础,史论结合。答题还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要全面准确。 注意:如果有两个对比项,一般答从到,但如果有三个以上对比项,应该一一列出。,4、

14、比较类。,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15、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

16、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的历史背景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标准; 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的需要。(7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 (鸦片)每岁易

17、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江河所终极。死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 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处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 6,(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答案:(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

18、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 (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但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

19、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

20、准一半的房租。 美国官印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邱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邱”。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15分),(1) 目的:解决官员异地为官的住房需要;减轻官员的经济负担。(4分) 特点:公有住房有明确的等级规格限制;公有住房及所用物品严禁私自增减;官

21、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6分) (2)同:都由国家给官员提供公有住房;都有官员职务与住房规格标准的规定;都对官员公有住房制定了法律(或条例)规定。(6分) 异:西方官邸要交纳一定的租金;西方除官员外还为一些非官员提供公有住房。(4分) 认识:实行官邸制可以消除官员的后顾之忧;官邸的大小应适用而不能奢侈;官邸制有利于减少浪费,促成廉洁之风。(5分),(25分)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统治者以“息讼”、“无讼”为理想追求。孔子的一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行为准则。老百姓也对息讼广泛的认同,存在“厌讼”心理。 材料二 宋代以来,江南出现“好讼”之风,明清更甚,“徽州健讼之风甲于皖省”。商人成了“诉讼”的主要群体。 材料三 “讼师”,是指中国古代专门以替人词讼、叫人打官司为业的人,学界一般认为出现于宋代。由于讼师的发展必定会动摇专制统治的根基,限制和打击讼师就成为统治者的当然选择。统治者从未承认过讼师的合法地位,讼师始终发展不成律师。,近代律师制度萌芽于古希腊,初步形成于古罗马成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中国近代律师制度自西方“移植”而来,l906年清政府公布实施律师暂行章程,初步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