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黄鹤楼”诗浅析_第1页
李白“黄鹤楼”诗浅析_第2页
李白“黄鹤楼”诗浅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怀四海之志,游八方之地,这是李白。他的一生中,所游之地,不胜枚举。其中,和黄鹤楼的故事尤为世人津津乐道。当时的唐朝文坛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平生不登黄鹤楼,任是诗人也枉然。”不管是心之所向,还是世俗所趋,不得不承认,李白对黄鹤楼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与孟浩然分别的黄鹤楼上的李白,有谪仙的孤傲,也有凡世的温情。且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人人皆说李白轻狂,目中无人,杨国忠为他研磨,高力士给他脱靴,但当他登上黄鹤楼,在世人眼里如此狂妄的他,却为崔颢的一首“登黄鹤楼”折腰。崔诗以子安乘黄鹤的神话为缘由,渲染出一种令人深深向往的环境气氛,描绘出

2、祖国锦绣山川的胜景,历来让人百读不厌。据说李白当日亦是登楼远望,畅饮之际欲在黄鹤楼上赋诗一首以抒怀,可是看到崔诗之后,便就此搁笔。他也不由赞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该诗似欲超越,实则难较短长。当他问起这首和崔颢那首比起,哪首写得好,浩然却并没有明说。李白也不再追问。据他认为,如果是好诗,浩然一定会称赞几句的,一定是浩然觉得这首不如崔颢的,又顾及到朋友之情,才没有说。后来有一年的烟花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又来到了在黄鹤楼,这一次,是为

3、了送孟浩然下扬州。面对离别,李白百感交集,吟出了那名流千古的四句诗:孟浩然听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崔浩写的是八句诗,你的只有四句。可是你的这四句却胜过了他的八句。而后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你知道吗,你这是赢在了我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上啊。孟浩然虽如此说,但这首诗在物象、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确甚有可圈可点之处。首句以乐景写别情,“烟花三月”一句清新明快,简明地道出此时,此景-阳春三月,春色明媚。紧接笔锋一转,由全景到近景,再渐行渐远,极有代入感,让读者的视野不自觉地就随着诗句由大片的春景,转向那江中的孤帆,再到头顶的碧空。面临离别,我觉得李白表现得十分洒脱坦然,也并不做过多纠缠,只是目送友人远去

4、,直到那孤帆消失于天际。他的诗句中没有一点离别之愁,离别之苦的字眼,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对友人的眷恋以及美好的祝愿。李白虽被称为谪仙,但他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对自己所珍惜之人的感情比常人要浓烈得多。他让我们知道:离别不是徒增伤感,而是再次见面,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但是依然待彼此如初。与史郎中共赏笛音的黄鹤楼上的李白,有历经俗世的苍凉,更有壮志满酬的豪情。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李白,27岁,“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但在世人眼里,他绝不是蹉跎岁月的人。纵使时光流逝,他骨子里的那份豪情与血性从来就没有褪去过。且听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

5、五月落梅花。此诗是李白长流夜郎,遇赦东还,至江夏时所作,老友史郎中在这里特意陪他游览了当时名胜黄鹤楼。首句说自己远谪,出语也是说因道果,用汉代贾谊贬官长沙说自己贬官夜郎,次句中不见“家”,并非家室之家,而是他政治上的归宿地。三四句写听笛的感受,大有身为迁客本自愁,更哪堪梅花落之意。落梅花一语双关,既是因声起意,与梅花落一曲相符,又有以纷纷扬扬飘落的梅花形容笛声悠扬传遍江城,采用通感手法,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之意。五月梅花本是莫须有,只是李白用来诉说自己内心的凄凉与无奈,因为心被凉意封锁,所以身外的那方世界也遭飞雪封门。李白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且从来没有委曲求全。他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6、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风流恣肆;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自傲;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豁达坦然;还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的壮志满酬。然而政界容不下李白, 他的主张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抨击,从政梦一次又一次地破产。试想,一个踌躇满志的才子,诗坛界的“谪仙”,满怀一腔报国热血,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满眼狼狈,是谁都会愤懑,失望,无奈。尽管在政治上多次受到打击,李白却并没有冷却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眷恋朝廷,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倾尽才华,不留余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饱经非议,而不改初衷。在黄鹤楼上醉酒的李白,有着逸致的本色,也有

7、狂傲的血性。且听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当时李白遇赦归来,在江夏遇南陵县太守韦冰,在宴席上,李白赠韦诗中有“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的诗句,丁十八闻之,作诗以讥之。该诗是李白醉后戏答丁十八的诗。从诗中看,丁十八,名不详,似为一年少气盛的士子。在李白集上,对此诗并没有作太多的评价,反倒是留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这首诗沿袭了李白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前六句就

8、由黄鹤楼展开了大量的想象,展现诗人心灵世界中黄鹤楼由捶碎到重建的过程。李白就是有这种力量,让我们的思绪随其飘向他所塑造的仙境,然后脑中就被那个如梦似幻的空间占据,感觉自己就像从指缝间偷看了未来的时光,或悲或喜,亦哭亦笑,最后陷于他的汪洋恣肆的意识海中,流连于那个理想世界中,害怕遗憾地醒来。但现实中的李白,处境是有些尴尬的。他也自嘲天下人皆笑他轻狂,甚至还被一小小少年讥讽。不过纵然一时失意,仍不改他胸中豪情:丁十八你,不过就汉朝的辽东太守丁令威的后代,今日写诗嘲笑我,不免有些班门弄斧!李白的狂,狂得有理由,也有资本。因为他本来就不是等闲之辈,怎能容一小儿随意嘲弄?因此,李白还击了,但他并不限于口

9、舌之争,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都是讥讽诗,无需对照,立分高下。此诗以戏谑之笔,一展胸中豪情,逸性 飞,壮思凌云,正如太白本色。再登黄鹤楼携酒送友人的李白,有望君如愿的真诚,也有难以言说的深情。且听江夏送友人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该诗写于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的冬季,李白再登黄鹤楼,携酒送友。友人马上就要像黄鹤一样振奋玉羽,西飞到长安城帝王州去。李白为自己无物为赠,深感惭愧,只好徘徊顾影,泪满汉江,留恋难别。当年送别孟浩然的李白,风流恣肆,狂放不狷,真诚又直爽;如今的他,虽为自己的怀才不遇深感无奈,但是也并未意志消沉,对友人的祝愿仍然美好又真诚。此时的文风显得成熟而深沉,这亦在情理之中。因为人随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心性也会变化,因为走过了许多路,看过了许多风景,经历了人世冷暖,所有的一切都化为自身的积淀,让他在岁月流逝中不留波澜。李白就是这样,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便是他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他的情感丰富一旦抒发,便如滔滔江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