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PPT课件.pptx_第1页
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PPT课件.pptx_第2页
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PPT课件.pptx_第3页
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PPT课件.pptx_第4页
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李玉峰,1,主要内容,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制约因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特殊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 社区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新形势下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2,第一章 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概述 家庭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特点,3,学前教育,教育机构教育(托儿所、幼儿园) 家庭教育,4,理 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家长积极参与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单靠学校无法包打教育的天下。,5,教育 = 教 + 育,教育是合成词。 “教”

2、是让学生长智力,获知识,练技能。是用语言、文字、操作等方式口手相传,可以让学生习得和掌握的。 “育”是以思想感情去影响、熏陶和培育孩子,使他们感动和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孩子们的人格和情操,让孩子们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精神、优秀的个性,是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6,教 育,引导认知称为“教”,引导做人称为“育”。 这个“育”字又可分为“习育”和“化育”,“习育”就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貌习惯等),“化育”就是默化陶冶人格。 在教的任务中,学校作用最大;在育的任务中,家庭对幼儿、儿童青少年影响最大。,7,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无论对一个社会形态下的家庭和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3、的解剖,或者是对其成功经验的总结,抑或是对其特色的分析,都可以从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这几个基本的角度进行探讨。这些视野,将使我们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对一个社会形态下的家庭和家庭教育状况有更确切的认识和了解。,8,经济学的视野,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假设: 其一,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对资源分配之间存在的矛盾; 其二,是人类在处理以上矛盾时是理性的,其基本方法是趋利避害,及人类会对情景进行理性的分析而后作出相应的决策,而且总是最大程度地追求利润而降低成本。 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家庭与家庭教育都可以从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家庭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精力和时间等,总体上来说,这些资源都是有

4、限的,因而,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就成了每一个家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9,如果家长认为在教育上的投入可以得到充分的回报,一个家庭便愿意加大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 对于回报和投入的解释,金钱只是一个维度,情感是另一个重要的维度。 西方的父母不会像中国父母一样,挤出费用送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班,不会像中国的父母一样在孩子考试的时候比孩子还紧张,站在校外守候。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父母希望得到的回报要比西方父母强烈,这种回报尤其体现在情感方面。 中国传统有极为强烈的“家庭纽带情节”更不用说养儿防老的期望了。,10,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是倾其所有的。 西方学生非义务阶段的费用由孩子自己申请教育贷款,自己偿还。

5、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是因为西方父母对“回报”的期望较低,因此在教育“投入”方面的分量远远不及中国父母。 简单的以金钱作为家庭教育的投入是片面的,11,人类学的视野,人类学一方面探讨人体结构的演变,另一方面研究人类社会形态与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文化人类学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我们主要分析语言和家族对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和种族,可能采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西方文化-表达比较直接,东方文化-含蓄。感激-直接说出来;不满意-和盘托出。 中国家庭内部交流比较倾向于“领悟”,对于一些敏感的事情,夫妻之间有时会拐弯抹角地表达,这是中国家庭的显著特点。,12,家庭的这种特征,与社会的

6、文化特征是基本对应的。西方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揣测,何况猜测可能引起许多的误解;中国是一个讲求和谐、含蓄的社会,人们最看重的是一种默契,而默契本身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 所以,西方父母对于孩子有些许进步,只要心中赞赏,就会表达出来,给孩子以鼓励。“我爱你!”,13,中国父母-进步-高兴,但通常不会溢于言表,而是通过其他委婉的方式间接地表达出来.例如为孩子买一件衣服或带孩子去公园。 中国父母-错误或不能满足父母期望的行为-会有 激烈的反应。多数中国父母认为,表扬容易让孩子滋生骄傲心理,而对孩子的鞭策要比鼓励更重要,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批评通常多于表扬。 许多中国家长尤其喜欢在其

7、他孩子的家长甚至老师、同伴面前批评自己的孩子,所谓“当面教子”以示自己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种文化心态,对家庭教育有十分根深蒂固的影响。,14,家族关系: 中国家庭-重视家庭纽带 ;征求长辈的经验方式,而不是通过征求专家的意见或通过学习相应的教育理论。 在西方,当家长遭到家庭教育问题时,较多是通过家庭咨询的方式,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家处理家庭教育问题的方式。,15,心理学的视野,心理学主要是侧重对人的心智和行为的研究,心理学设计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独立的个体和群体中的个体研究。 教育的过程,既是个性陶冶和个体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体顺利融入社会生活,概而言之

8、,即个体社会化的过程。,16,心理学研究有很多学派。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早期的经验和家庭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经常通过观察和模仿家庭其他成员的行为而学习,因此,十分重视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西方作为一个注重个体的社会,个体发展、自我培养始终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西方的研究人员和家长都十分注意发展儿童的个性、激发儿童的自我需要、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提高儿童自我实现的能力。,17,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和知识体系基本是是因袭西方的理论框架。虽然如此,中国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更加侧重的是群体中的个体,即更加重视的是使儿童如何适应社会生活,而非个

9、体个性的发展问题。 处于这样的潜意识,中国家长要求儿童学习的不一定是因为孩子爱好而鼓励孩子学习,而是因为“社会需要”所以要求孩子学习。而所谓的“社会需要”,通常也是家长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做出的结论,而不是从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做出的理性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家长尤其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相比,也就是从“社会坐标”去横向地评价孩子,而不是从孩子自己发展的“个体坐标”去纵向地评价孩子。,18,社会学视野,社会学的视野主要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群体关系等方面探讨社会对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庭内部的关系最集中体现在亲子关系上。西方社会是一个推崇“民主”、“平等”的社会,而中国社会相

10、对注重等级。 西方孩子的养育者成为父母(parents),父母与子女的表述,体现较多的是因为年龄和经验不同的差异,而非权力的差异,因此,从交流的角度来说,这种表达是较为平等的。 在中国,比父母更经常用的是家长(the head of a family),但家长的关系首先是“长幼关系”,换言之,是子女对长辈的服从关系,即家长与子女在权力上存在根本的不同。,19,中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更多的是要求孩子服从和执行父母的决定,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中国父母的评价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上的其他人对其子女的评价,所以,中国历来有“光宗耀祖”的提法。所以父母对于孩子

11、的培养和期望有时并非完全从子女的角度出发,而是出于家长对社会潮流的一种主观认识。 相对而言,在西方,人们的自我评价主要侧重“自我导向”的评价,即个人所直接取得的成绩。显然,子女成才也是为人父母者的成就,父母也为之自豪,但更多的,西方的父母会将子女的成就与自己分开。,20,第一节 家庭概述,西方:家庭-familia(拉丁) familyP1; 中国,家庭-男女通过婚姻与血缘关系或领养关系而组织成家庭。,21,真正家庭必备的条件: 家庭是一个群体概念(两个以上成员); 婚姻是基础;夫妻关系-第一种基本关系; 血缘关系、领养关系:亲子关系、姊妹关系-第二种基本关系; 成员之间共同生活(经济、情感)

12、。,22,家庭的特征,家庭是最普遍的社会群体; 家庭的最基本的社会群体; 家庭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最长久的社会群体; 家庭的人生存过程中最早的一种环境; 家庭可以满足人多方面的需要; 家庭是一个关系最密切的社会群体; 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持久; 家庭成员之间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家庭是一个世代更替的社会群体。,23,家庭的演化,血缘家庭 普那路亚家庭 对偶家庭 一夫一妻制家庭,24,血缘家庭 170万年前的人类蒙昧时代中期,是在同辈分内部发生两性关系的婚姻集团。相同辈分的人互为夫妻,很自然地构成了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血缘家庭。这种婚姻家庭形式又称作等辈婚或兄妹婚,是群婚制的最初阶段。 血缘家庭也

13、称血缘公社,它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生活单位。作为一种婚姻制度,血缘家庭排除不了同辈分的直系血亲之间的性关系。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血缘群婚和知母不知父。 电影智人,25,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人类第一种家庭形式。它的出现表明,人类不仅在物质资料生产方面摆脱了动物状态,而且在人自身生产方面也摆脱了动物状态,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身体结构的显著变化。 亨利.摩尔根(19世纪70年代)夏威夷-马来亚式的亲属制和群婚残余 伏羲+女娲; 槃瓠+高辛氏“六男六女自相夫妻”,26,普那路亚家庭 “普那路亚”是夏威夷语亲密伙伴的意思。“普那路亚家庭”这个名称来自于最早发

14、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 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是群婚制最发展、最典型的阶段族外群婚制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绝对禁止集团成员(直系血亲)之间的性关系、婚姻关系,人们只能在集团之外寻找性伴侣或婚姻配偶。,27,普那路亚家庭的产生原因:自然选择的作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血亲婚配的弊病,从而逐渐产生了禁止同胞兄弟姐妹之间通婚的观念;经济发展的状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旧家庭公社的分裂和新的家庭公社的建立。 摩梭族走婚:,28,对偶家庭 人类家庭发展的第三种形式,产生于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交替的时期。对偶婚是从多偶婚向单偶婚(一夫一妻制)的过渡,指的是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

15、的时期内比较固定的同居,但双方能够轻易离异的个体婚。 “望门居”、“从妻居”、“从夫居”。(印第安人),29,对偶婚的基本特征: 人类婚姻开始摆脱群婚状态,成对的配偶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地同居; 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男女双方的离异是经常、普遍的现象; 婚姻的基础主要是生育和性的需要;,30,女子仍是婚姻的主体,成为对偶家庭的主人,男子则是客人; 对偶家庭没有自己的独立经济,而是在母系血缘关系的联接下,过着共产制的经济生活; 辨认父亲仍是困难的,但有一定的可能性。,31,对偶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随着原始公社经济的发展,人口密度增大,氏族之间往来频繁,许多男子的来访对于女子

16、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越来越使妇子感到难堪和屈辱,由此导致对偶家庭的逐渐建立。 对偶婚在婚姻家庭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另外一点影响就是从此出现了结婚仪式,但由于对偶家庭处于不稳定的个体家庭阶段,结婚带有形成初期的朴素性质,结婚仪式也较为简单。,32,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家庭 是人类家庭发展的第四种形式,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形式。它最初产生于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交替时期,从对偶家庭中产生出来。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恩格斯)。 -奴隶社会(男子占统治地位) 一夫多妻 一夫一妻,33,第二节 家庭教育概述,含义 家庭教育(狭义)-是指在家庭生活中,长者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17、 家庭教育(广义)-是家庭教育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34,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父母遗传-个人成长 家庭环境-个人成长 家庭教育-个人成长,35,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身心发展、个性形成、心理发展方向与水平) 家庭环境有独特的优势:自然形成的,没有陌生感; 成员关系亲密,具有血缘关系,36,北京一项按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好、中、差划分进行的调查,调查对象:680名初中、小学生的家庭,调查内容:在校表现与家庭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家庭教育水平很好的:其孩子在校表现优等生的占95,基本没有后进生; 而教育水平不当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后进生的却高达85,几乎没有

18、优等生; 而教育水平一般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中等的占2/3,并有15左右为后进生。 结论: 把不当家庭教育提高到一般水平,后进生就会相应减少五倍左右;把一般家庭教育再提高到较好水平的家庭教育,优等生增加三倍左右。,37,不同时期的家庭教育,婴幼儿时期家庭教育-身心发展迅速、“关键期”最佳时期。,38,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2岁半-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总数等); 3-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提琴3岁、钢琴5岁);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3岁、青少年期是培养独立性的两个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39,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