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乳和急性乳腺炎.ppt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乳和急性乳腺炎.ppt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乳和急性乳腺炎.ppt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乳和急性乳腺炎.ppt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乳和急性乳腺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后缺乳,目的要求,掌握: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熟悉: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产后缺乳的外治法。,定义,产后缺乳: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或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3天或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西医病因病理,决定泌乳主要有三个因素 1、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 平下降,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 2、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使垂体后叶释放PRL 3、腺管排空,可以作为一种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促使PRL分泌,中医病因病机,津液竭、经血不足是导致无乳的基本病机。,妇人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

2、脉不行。,气血虚弱,肝郁气滞 乳汁运行受阻,临床表现,症状: 哺乳次数 排泄情况 睡眠 体重 神情,临床表现,体征: 乳房柔软 不涨不痛 无乳汁排出或排出少,诊断,辨病要点 根据产妇哺乳时无乳汁分泌或乳汁甚少的临床表现及乳房检查多见即可确诊。,鉴别诊断,治疗,治疗思路 早吸吮,母婴同室,刺激乳头,乳腺排空,治疗配合食疗、调护。,治疗,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充分休息,按需哺乳。,治疗,西药治疗 大量维生素B类药物,超声波,红外线乳房照射。,中医治疗,治疗原则:调补气血,通络下乳。,辩证论治,1.气血虚弱 主证: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晰,乳房柔软,无胀 感。 兼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

3、头晕。 舌脉: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加减。,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桔梗,通草,猪蹄,方解:党参、黄芪大补 元气; 当归、麦冬养血滋液; 猪蹄补血通乳; 木通宣络通乳; 桔梗载药上行。,加减: 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茯苓、山药、扁豆 头晕心悸阿胶、白芍、何首乌 肾气不足,腰酸腿软紫河车、鹿角胶巴、戟天、熟地黄,辩证论治,2.肝郁气滞 主证: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浓稠, 乳房胀硬或疼痛。 兼证:情志抑郁,或有微热,食欲不振。 舌脉:舌质正常或黯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白芍,甘草

4、,当归,柴胡,桔梗,通草,王不留行,川芎,生地黄,青皮,天花粉,漏芦,白芷,穿山甲,方解: 青皮、柴胡舒肝解郁; 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 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 桔梗、通草宣络通乳; 甘草调和诸药。,加减: 身热黄芩、蒲公英 乳房胀硬橘络、丝瓜络、路路通 乳房胀痛蒲公英、全瓜蒌、夏枯草,辨证论治,3 痰气壅阻 主证:乳汁稀少,或点滴皆无,乳房丰满,按之柔软无胀感。 兼证:伴形体肥胖,胸闷恶心,或食多乳少,或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胖,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健脾化痰,佐以通乳。 方药:漏芦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黄芪,远志,当归,白术,茯苓,漏芦,川贝,瓜蒌,陈皮,方解,漏芦、瓜蒌

5、通乳下络; 黄芪、当归补益气血; 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川贝、陈皮化痰理气; 远志 祛痰安神益智。,(二)中成药,1.催乳丸 2.涌泉散 3.十全大补丸 4.柴胡疏肝丸或逍遥丸,(三)其他治疗,1、外敷法:热水或葱汤熏洗乳房,或橘皮煎水湿敷乳房。 2、体针:主穴取膻中、乳根,配穴取少泽、天宗、合谷。,预防与调护,1.乳头护理 2.纠正孕期贫血 3.早吸吮,按需哺乳 4.加强营养 5.充足睡眠,心情舒畅,预后,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乳痈。,小结,定义 :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诊断 :病史 ;症状;检查。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根据乳汁的稀稠,乳房的胀软,结合

6、全身症状,分析属于虚症或实证。 2、治疗原则: 虚症要调治气血以通乳;实证要以理气通络以下乳。 外治方法较多,要注意配合内治,产后急性乳腺炎,定义: 急性乳腺炎为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绝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哺乳的妇女,一般多在产后34周发病。本病属中医学“乳痈”、“妒乳”等病症的范围,以乳房肿痛、红热化脓为主症,多由气郁热结所致。,中医病因病机,1.肝郁气滞; 2.脾胃失和,胃热壅滞; 3.内热与外邪相搏,久而成脓,发为乳痈。,病因和发病机制,乳汁淤积-乳汁有利于侵入细菌的繁殖。乳汁淤积的原因有:乳头过小或内陷而产前又未能及时矫正,使婴儿吸乳困难,甚至不能哺乳。乳汁过多,排空不完全。产妇不了解乳汁

7、的分泌情况,多余乳汁不能及时排出而保留在乳内。乳腺管阻塞使排乳困难,如乳管本身的炎症、肿瘤及外在压迫,均可影响正常哺乳。,细菌侵入-本病致病菌多数为金黄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细菌由乳头皮肤破裂处或乳晕皲裂处进入,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小叶间及腺小叶的脂肪和纤维组织中,引起乳房急性化脓性蜂窝组织炎。亦有少数病例产后发生其他部位的感染并发症,细菌经血循环播散至乳房,引起发病 。,临床表现,1、早期乳腺炎 2、乳房蜂窝组织炎 3、乳腺脓肿形成,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血常规检查。 2、乳腺红外线透光检查。 3、B超检查。,中医辨证论治,郁滞期 证候特点:乳房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有压痛,皮色不红或微红

8、,皮肤不热或微热,乳汁分泌不畅,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胸闷,烦躁易怒,食欲不佳,舌苔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通乳散结。 方药:橘叶散加减。柴胡9克、青陈皮各6克、苏梗9克、全瓜蒌12克、橘叶6克、鹿角霜9克、蒲公英30克、黄芩9克、生甘草6克,中医辨证论治,化热期 证候特点: 患乳结块或肿块不消,疼痛加重且渐成为搏动性疼痛,皮肤灼热,皮色不红,排乳不畅,并见恶寒发热,口苦咽干,恶心厌食,小便黄,大便秘结,全身关节酸痛,头痛,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治法:清热解毒,通乳消痈。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熟牛蒡9克、生山栀9克、银花9克、连翘15克

9、、全瓜蒌12克、橘叶皮各6克、蒲公英30克、黄芩6克、柴胡9克,中医辨证论治,成脓期 证候特点:患乳肿块增大,皮肤红肿,疼痛剧烈,如鸡啄样,患处拒按,肿块中央渐软,按之应指,憎寒状热,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尿短赤,便秘,或见局部漫肿,发热,压痛明显,穿刺抽吸有脓,全身不适加剧,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治法:清热解毒,托里排脓。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全瓜蒌30克、牛蒡12克、银花9克、连翘15克、柴胡9克、黄芩12克、蒲公英30克、丝瓜络9克、赤芍12克、皂角刺12克、炙甲片12克、生甘草9克、,中医辨证论治,溃后期 证候特点:溃破出脓后,一般寒热渐退,肿消痛减,逐渐向愈。若溃后脓出不

10、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此可出现袋脓现象或脓液波及其他乳囊形成传囊乳痈。有时可见乳汁从疮口溢出或脓水清晰,收口缓慢。乃至断奶后方可收口。,治法:益气和营托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生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皂角刺12克、白芷9克、炙甲片12克、生甘草6克,外治疗法,1外敷法 用芒硝适量,开水溶解、过滤,然后用纱布或毛巾浸透,稍加捏压,以不滴水为度, 敷于患部,候冷即换。每日23次,用于早期患者。 皮色红肿灼热者,外敷玉露膏或金黄散;皮色不红者,宜用冲合膏;有肿块者,太乙膏掺红灵丹。,30粒六神丸研细末,适量凡士林调敷,外敷患处,每日1次。 2乳房按摩 先于患乳涂少许润滑油,用五指呈半屈曲状,自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并同时轻轻提拉乳头,促进乳汁通畅。每日23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