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课地球公转关于“地球公转”的教育设施修订案教育目标:1 .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 .使学生理解地轴和公转轨道面为66。 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之二到点的意思。教育重点、难点:理解地球公转形象,明确二分之二到点的意思教育媒体:手电筒、地球仪、自制地轴和公转轨道面构成66.5度的夹角模型。教程过程:片段:分析地球公转形象“讲义”: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与接受冷暖变化的光热密切相关。 由于日地距离远,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照射地球的光通常被视为一组平行光。楼板图: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格拉夫快速特征问:直射点在哪里? 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小节 :平行

2、光线超过圆(球)的中心的光线是直线,与球的升交点是直线点演示步骤:(1)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的表兄弟是直射点(2)另一个地球仪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的轴的倾斜方向)用鞭子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鞭子正好通过光源的中心,三点成一条直线。 (请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位置如何不同)(3)旋转一圈鞭子,得到的轨迹是公转轨道。“学生活动”表示学生作为太阳和地球工作,地球公转的形象。 请观察地球在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一个学生到了太阳,正中间两臂展开表示平行光4名学生的头部抵达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形象的4个位置。演示步骤:1 .找。 “太阳”张开双臂绕了一圈,他的手指都指向四个同学的鼻子位置

3、。 (鼻尖点表示赤道)2 .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在云同步上是指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倾、b、d侧偏)3 .观察.从二分之二确定点。 (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第-A眼、c口、c、d鼻)4 .公转. 4个“地球”运行轨道,位置互换。 判别新位置(注意不要改变磁头的倾斜方向)5 .加以自转和公转。 留下“地球”,一边绕着他自己一周,一边进行一头地前进(留心头部的指示方向不变)。分组演示:人民教师指导提问 :什么时候看不见头顶? 你什么时候看不见下巴? 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读一读:极昼极夜总结 :学生将观察和体验的结果记入表中节气太阳直射纬度极昼极夜春分日三月二十一日夏至日六月

4、二十二日秋分九月二十三日冬至十二月二十二日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板书:二.地球公转1 .围绕太阳旋转2 .方向:由西向东3 .周期:一年(356天)关于四季与五带的教育设施修订案教育目标:1 .通知学生四季的诞生2 .让学生知道五带的划分教育重点:四季的发生和五带的划分教育难点:四季的诞生教育进程: 片断1 .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带来一天的冷热变化,早晚冷,中午热。 但是,一年中也是同样的正午,夏天和冬天的温度明显不同。 谁能用刚学的公转原理来说明这个问题?“想一想”首先让学生想起地球公转轨道图,从二分之二开始重新讨论太阳的直射位置。“师生共同讨论”:地球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

5、不同,产生了四季板书4 .季节变化2 .公转轨道面与66.5所成的角度。 (地轴垂直于轨道面公转后会怎么样? 中所述)板书: 5.5带的区分小组活动(4-5人)要求:1 .阅读五带划分的内容,总结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2 .画画(1)填写五带的名称(2)填写五带分隔的几个分界线3 .把代表(每2组分配一个乐队)登上舞台,首先在黑板上填入自己所属的乐队的名称,填入分隔的界限。介绍这个手机的特征。 太阳的照射、昼夜的长度、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工具书上记载的摄影图片。 其他同学互相补充。由人民教师指导做评估。板书设计:4 .季节的变化5 .五带的划分扩展数据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成因(一)地球

6、五带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五带是天文气温带。 因此,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不考虑地理要素。 划分五个带的天文要素是太阳的高度和昼夜的长度。 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 五带的划分依据的是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天文线。 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界限,是热带和温带的界限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限线,是温带和寒带的界限线。 这两条线的和为90,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黄赤交角值。(2)各乐队的特征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面积的39.8%。 有直射日光,一年夏天没有冬天,昼夜时间的变化很小,白天的长度是10点3

7、5分到13点25分。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位于南北纬2326和南北纬6634之间。 南北温带分别跨越纬度4308,占占地面积的51.9%。 这里没有直射日光和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度变化很大,白天长度的变化幅度是2点50分到24点。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位于南北纬6634到90之间。 南北寒带分别跨越纬度2326,占两者总占地面积的8.3%。 太阳很小,整年没有夏天。 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极圈为1天、2极半年。(3)五带的成因五带的形成是因为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和轨道面的铅垂线具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太阳的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 像这样,另一方面,在五

8、洲四海(赤道除外)昼夜的长度发生变化,极圈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气温的高低变化,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是由于太阳的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摘录: 中学百科全书地理卷曹琦执行主编二十四节气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夏至日冬至表示夏天、冬天来了。 “至”即到达的意义夏至日日,冬至日一般为每年公元6月21日和12月22日。春分日、秋分表示昼夜的长度相等,“分”是二等分的意思。雨水表明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加。 到公元年的2月18日为止都是雨水。惊蛰春雷一下子动了起来,唤醒了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此时气温恢复得很快,每年公元3月5日左右是惊蛰。

9、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渐渐变暖,草木繁茂的意思。 公历每年约在四月五日清明。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元每年四月二十日以前都要下谷雨。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的果实开始结实,但还未成熟,小满,还不大。 每年公元5月21日左右都是小满。芒种麦类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六月五日左右是芒种。小暑大暑处暑暑是指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是最没有气势,大暑才是最热的季节,处暑是热天要结束的日子。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大气冷却,早晨草木露出了露水。 每年在公元9月7日之前变成白露。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经露出,渐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是每年的10月8日。下霜后,天气变冷,开始结霜。 霜降一般是

10、每年的公元10月23日。小雪,大雪代表降雪,小和大代表降雪的过程,小雪是每年公元11月22日,大雪是12月7日左右。小寒,大寒天气更冷,小寒还不是最冷,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为什么有闰年平时注意到日历表,平时的2月是28天,全年是365天,但隔4年就会出现“闰年”。 也就是说,2月是第29天,全年是366天。 制作日历的人为什么要制定这么麻烦的规则呢?为了理解为什么有闰年,我们谈论地球的运动。 众所周知,昼夜循环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周期为一天。 地球绕太阳公转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认为是一年,但是为了正确预测季节的变迁,科学家确定了一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应该比地球公转周期365.2564天

11、稍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下次还有机会再谈,显然两者都不是一天的整数倍,订正算不方便。 引入闰年的目的是建立长度不同但有整数天数的年,有日子,年平均时间均趋向365.2422天。根据四年一闰的法则,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 1/4=365.25天,和上述一年的天数相当远。 本来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历还有一条规则。 世纪年份的2位数字如果不除去4的话就不会制作闰年订正。 这么说来,由于1900年的19除不尽4,所以1900年不是闰年,相反,2000年是闰年。 因为每400年只有1个世纪是闰年(例如1600、2000、2400等),相反每400年有3个闰年,所以1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3

12、65.2425天,就接近365.2422天的这些个差异而言,请改变时间为什么每分钟601秒众所周知,因为一天是24小时,一小时是60分钟,一分钟是60秒,所以一天是86400秒。 但是,1985年8月1日上午7点59分有61秒,这一天也比平时多1秒,为86401秒。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地球不是绝对等速自转的刚性实体,大气、海洋和液体的核都对地球整体有着“独立运动”,这些个运动产生的摩擦力对妨碍地球自转的地球有“刹车器”作用,使旋转速度变慢,使地球加速因此,每当地球自转变化的累计值接近1秒时,国际时间局(BIH )就在这一年的国际基本时间的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的最后增减这1秒

13、,这叫做“跳跃秒”。 如果换成北京时间,跳至7月1日或翌年1月1日上午7点的最后一分钟。啤酒花秒有2种,被称为需要追加1秒的“正啤酒花秒”,其计时器计程仪拉姆为58秒、59秒、60秒、61秒(即0秒)、1秒、2秒。 另一种情况减去1秒,称为“消极啤酒花秒”,这时1分钟只有59秒,最后的计程仪是58秒、59秒(0秒)、1秒、2秒。 因为最近的地球自转有慢的倾向,所以这里的三年五载几乎都是正跳秒,1980年跳在1月2日,81、82、83年跳在7月1日,但84年没跳。 据国际时间局称,今年也将在北京时间的7月1日进行正跳秒,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天,感兴趣的读者收到天文台发送的短波信号,可以听到61

14、滴答答的声音。摘录:张伟锷等中国世界宇宙地理文摘精萃一年到底有多长?年长度为365.2422天,应该比地球公转周期365.2564天略短。 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 也从四季的变迁谈起。图1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了四季的变迁。众所周知,地球自转轴并不垂直于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图1 ),而是倾斜23.5o,因此北半球在夏天有向太阳倾斜、受阳光照射的倾向,很热。 相反,冬天变冷了。 这是四季的由来。 中国人已经意识到预测季节变迁对农业很重要,所以在历中定义了二十四个节气,为播种和收获的时间提供了参考。 其中4个节气,春分日、夏至日、秋分和冬至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到来。 今天,这些个四个“节气”

15、不仅是日历表上的特别日子,而且是对它们到来的时间进行更准确的定义和测量。 例如在春分日和秋分的时候,地球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的相交线朝向太阳(图2 ),南北半球受日照时间均等。图2春分日或秋分时,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线朝向太阳南北半球受到相同尺度的太阳光,昼夜长度均匀。可能会有人问四季的周期是不是地球公转周期,其实两者之间有一点微妙的差异。 如果使用过陀螺仪,如果陀螺仪的转速变慢,其自转轴会缓慢摇晃,可能会注意到空间中描绘出圆形轨迹(图3 )。 本来地球不是完美的球体,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拉动地球的凸部,其自转轴也像陀螺一样摇晃,但是这个被称为“岁差”的运动非常缓慢,大约每隔二万六千年绕地球自转轴一周。 关于刚才四季的讨论,我们假定地球自转轴的方向不变。 想象自转轴呈现陀螺一样的摇晃,就会出现有趣的现象:地球从春分日的瞬间开始绕太阳一周,当地球在轨道上回到原来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