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危害辨识及评估.ppt_第1页
岗位危害辨识及评估.ppt_第2页
岗位危害辨识及评估.ppt_第3页
岗位危害辨识及评估.ppt_第4页
岗位危害辨识及评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介绍 欢迎 自我介绍 安全提示 紧急警报和逃生出口 行包靠墙放 坐时5点着地 课堂基本要求 手机静音 守时(团队) 参与,关注课程、积极发言,安全经验分享,是好人 做恶人 严格管理为人人,听哭声 防骂声 换来安全笑声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Q/SY1002.22008)风险管理是核心 HSE管理原则第六条之规定“员工必须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主要活动,参照各工区作业指导书原有的危险源,按照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缺陷等四个方面,依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

2、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场所、活动过程、设备、物料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一、有关概念 1、事故: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不期望事件。 2、危险源、危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3、风险: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4、事故隐患:已有事故苗头的险情; 5、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的单元(GB182182000),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态 (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设施完整性等)。

3、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施、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 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认识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但故障发生的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例如: 1、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保护装置失效造成漏电伤人,短路保护装置失效又造成变配电系统的破坏; 2、控制系统失灵使化学反应装置压力升高,泄压安全装置故障使压力进一步上升,导致压力容器破裂、有毒物质泄漏散发,爆炸危险气体泄漏爆炸,造成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3、管道阀门破裂、通风装置故障使有毒气体侵入作业人员呼吸带; 4、超载限制或起升安全装置失效使钢丝绳断裂、重物坠落; 5、围栏缺损、安全带及安全网质量低劣为高处坠落事故提供了条件等,都是故障引起的危险、有害因素。,2、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人员失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是引发危险、有害因素的重要因素。,由于不正确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影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各国根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统计资料将某些类型的行为各自归纳为

5、不安全行为。 我国GB6441-86附录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行为、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例如,误合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或电气设备带电、使检修的设备意外启动;未经检测或忽视警告标志,不佩带呼吸器等护具进入缺氧、有毒作业场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釜压力超限时开错阀门使有害气体泄漏;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时吊臂误触高压线;不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帽)

6、使头发或衣袖卷入运动工件:吊索具选用不当、吊重绑挂方式不当,使钢丝绳断裂、吊重失稳坠落等,都是人员失误形成的危险、有害因素。,3、管理缺陷。 系统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系统的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4、有害作业环境(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本节着重介绍按导致事

7、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进行分类。,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岗位危害识别方法) 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报告缺陷、监视监测缺陷、设备设施完整性存在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完整性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

8、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设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9、;,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

10、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

11、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2、按事故类别及伤害方式分类(危险作业风险和临时作业风险识别方法)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

12、、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

13、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一切引起火灾的事故;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3)化学性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 (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