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沟镇文化资源调查_第1页
头沟镇文化资源调查_第2页
头沟镇文化资源调查_第3页
头沟镇文化资源调查_第4页
头沟镇文化资源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头沟镇文化资源调查1、 大黑山:地点在头沟镇大酒缸村,周围丘陵几十里,地处与三沟和双峰寺衔接的中心地带。多年来,人们都管他叫做“花木兰城”。1982年,这座古遗址被定名为土城子古遗址。经初步考证,属于汉代以前或者是战国时期的军营。传说有花木兰“羊军”破黑山:一天,花木兰率军扫北,在这里屯兵筑城。说要扫平黑山敌军。当时,黑山上住着上万的匈奴兵马,是北平先锋官右贤王的营盘。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花木兰让士兵们把羊赶紧龙潭洼。点着羊角上挂的灯,擂起战鼓,整群的羊漫山遍野跑向黑山。匈奴守兵以为是花木兰攻山的人马,纷纷逃窜,弄得匈奴军,顾头顾不到尾,大败而逃。花木兰攻下黑山,打扫战场,把匈奴抢劫的财物分给

2、百姓,拔营还朝。这就是传说中的“羊军”破黑山。2、 土城子遗址:位于头沟镇瓦房村北梁,城基为黄粘土结构,故名。城垣为西南东北向,坐落在长方形台基上。该城址长220米,宽130米,面积28600平米,城垣高3米。初步调查该城文化层深度为2米,详细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发掘。1977年在城址和四周发现石器、陶片、板瓦和三翼铜镞等遗物。从出土文物说明,该地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生息,战国、汉代皆为居住遗址。另据城址内外曾出土汉代铜、铁锥和三家乡汉代长城及烽燧遗迹联系分析,该城在汉代可能是屯戍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二龙山:位于头沟镇大孤山村玉带河南岸,该山海拔680米,四周秀岭拱卫

3、,山势临流而断,拔地擎天,半壁陡立,十分险峻,气势巍峨,雄奇宏伟,蔚为壮观。从脚下昂首仰视,上半部陡直如削,玉带河倚壁西流,山水相映成趣。许多丰富多彩的景观正如康熙诗云:“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其自然景观有双龙对峙、青龙翘首、驼峰远眺、金峰插翠、盘云绕岭、龙角望月、壑谷流溪、孤峦独秀、鸡鸣古洞、红旗披锦、银桥虹渡、慈母英峰、滴水湖、玉皇庙、龙山寺等二十几大丽景。有关二龙山传说很多,一说是玉皇大帝命麾下的天神杨二郎从古北口内赶出来的,一说是两条龙在斗法大战时留下来的,还有一说是在大禹治水时开凿出来的。相传南北朝时,有个女扮男装的花木兰扫北到此,在这里建起了“锁羊城”,利用二龙山陡峭的

4、山峰训练过山羊。在大黑山上“羊军”大败匈奴兵。4、 小孤山:头沟镇小孤山村西侧面对面立着两座小山,其形状一样,大小一般,相距一百多米,孤零零地兀自站在那里,两山相对离地面一丈多高各有一个小砬子窝。相传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天上有十二个太阳,民夫没有一点休息时间,于是,玉皇大帝就派杨二郎带着赶山鞭,又将玉帝的两块上马石挑了。当他将八个太阳压到东海的时候,肩上的扁担突然压折了,于是他就将两个太阳压在上马石底下,剩下的两个太阳,一个跑到天上,一个月出来一次,就是现在的月亮,另一个躲到东海的小岛后面,一天出来一次,自此人们正好白天劳作夜间休息。小孤山村边的这两座小山就是当年二郎神挑的下马石,那两个砬子窝

5、插扁担尖的地方,压在山底下的两个太阳将地下水烫热,于是就从西边不远的半山腰中冒了出来,就是现在的康熙汤泉。5、 大孤山:坐落在头沟镇大孤山村北,玉带河北岸,是二龙山之一,又称北龙山,因它比小孤山大上百余倍,因此称大孤山。从村南向北望去,它的形状既像卧牛,又像伏虎。这座山的南面离地三丈有一处高3米,宽4.5米,深5米的方形岩洞。当地人们称作鸡鸣洞,经传此洞每到八月酉时人们能听到“唧唧”的鸡叫声。6、 玉带河:古称赛音河,河川在大孤山村南二龙山脚下侧,北起南天门,西入武烈河,玉带河从三家乡转角房村西侧顺流后折往西南流,到大孤山村南石片自然村西侧,转而北上流至刘家营沟门迂回到小孤山村东侧转而由南向西

6、奔至朱家营村东,自此向西方的头沟镇流去汇入高寺台东北侧的武烈河。此河在二龙山脚下形成一个大回环,恰似王公大臣的腰间围绕的玉带,故名玉带河。7、 汤泉行宫:位于汤泉村西山脚下建于康熙55年(1716)有龙尊王佛庙(又名水晶娘娘宫),此庙正殿.门殿各三楹,庙前有康熙御制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碑前为汤泉总池,池面西北角有泉眼热水从中涌出,气泡翻涌而上宛如串串明珠,流量每小时5立方米。据检验常温下水温为41度左右,水中含有氟、硅、硼、钠、钾等多种放射性元素。内饮外浴,可治皮肤病、风湿关节炎、初期高血压等多种疾病。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繁荣集团正在开发。其传说有水晶娘娘和康熙皇帝(见承

7、德县地名志299页)、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君臣巧对联佳语对汤泉(地名志306页)8、 敖龙寺:位于头沟镇兴隆山村东山腰,初建唐朝,历于宋,宋金交兵毁于战乱,清代失火后第四次翻修,文革期间改为农中校舍,1972年拆毁,木料用于建中学。1994年民众集资恢复原貌后,历年农历三月三庙会盛况空前。9、 莲花寺:又称头沟西庙,位于头沟村中街,建于清代占地5亩,春秋槛戏楼重建于1935年,八九十年代已成危楼,2009年翻修一新。10老爷庙:位于头沟镇老爷庙村街西,建于清乾隆年间,总占地面积1000多平米,毁于文革期间,1980年庙房全部拆除改成小学校舍。11、双庙:即九神庙和关帝庙,位于双庙村村东建于清康熙年

8、间,毁于文革,2009年民间集资在原址后面恢复原貌。21、南沟明开夜合古树:位于南沟村二组西沟,有二三百年,有待进一步考证。13、沟门大榆树:位于霍家沟门村三组河东,有好几搂粗,有百年以上,有待考证。14、沟门大松树:位于霍家沟门村三组后台子地,有七八十年以上,有待考证。15、花木兰城:位于东南荒村狼崽沟杨家北沟,面积20亩以上,有前城和后城。16、象鼻子山:位于头沟镇头块地村南,西距高寺台镇1.7公里,属燕山余脉,海拔815米,主峰东西之间突起形似大象伏卧,它的前部(东向)是一块长5米,宽2米的椭圆形巨石,犹如“象头”,“象头”下方有三块重叠起来的岩石,上粗下细,恰似象鼻,故名象鼻子山。此山

9、地处要塞,1948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1纵队第6师在解放承德战斗中,曾在此地与国民党13军守敌展开激战,歼敌300余名。17、妈妈山:位于头沟镇头道河村北与椴木沟村东,具体情况有待挖掘。18、老牛山:位于头沟镇头沟村南、南沟村东、北台村西,具体情况有待挖掘。19、马山等烈士墓:在西地村影背山,是解放战争攻打象鼻子山时牺牲的马山等8名战士,该烈士墓占地1亩多。20、磨盘山:在三块地村21、皮影戏:其传承人有上苍子村吕印、北台村林凤贵、三块地村赵凤莲。此3人都有演出团,常年外地演出。22、河北梆子业余剧团:头沟村、兴隆山村、大孤山村有河北梆子业余剧团,每年都在农闲季节自发组织演出,大孤山刘亚新组织的红云剧团还常年到外地演出。23、牛山馆:在头沟镇头沟村、三块地沟大地辽金遗址。东南距老牛山1.6公里,馆因牛山而得名。三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