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讲座 (1)ppt课件.ppt_第1页
全国高考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讲座 (1)ppt课件.ppt_第2页
全国高考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讲座 (1)ppt课件.ppt_第3页
全国高考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讲座 (1)ppt课件.ppt_第4页
全国高考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讲座 (1)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面向高考、立足学情、优化能力 全国卷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与复习漫谈,1,一、20112015全国新课标1卷诗歌鉴赏题分析,2,一、20112015全国新课标1卷诗歌鉴赏题分析,3,一、20112015全国新课标1卷诗歌鉴赏题分析,4,一、20112015全国新课标1卷诗歌鉴赏题分析,5,一、20112015全国新课标1卷诗歌鉴赏题分析,6,二、20112015福建卷诗歌鉴赏题分析,7,二、20112015福建卷诗歌鉴赏题分析,8,二、20112015福建卷诗歌鉴赏题分析,9,二、20112015福建卷诗歌鉴赏题分析,10,二、20112015福建卷诗歌鉴赏题分析,11,三、全国新课标1卷

2、与福建卷对比,12,三、全国新课标1卷与福建卷对比,13,三、全国新课标1卷与福建卷对比,14,三、全国新课标1卷与福建卷对比,15,三、全国新课标1卷与福建卷对比,16,三、全国新课标1卷与福建卷对比,17,三、全国新课标1卷与福建卷对比,18,归纳: 考点不变,围绕考试大纲命题;难度略有增大。体现在出题形式更多样,考查知识面更广、答题表述套路少了、灵活度高了。总体要求学生鉴赏水平更高些,表达能力更好些。,19,1鉴赏能力: 更多引导读懂整首诗,更多关注诗句深层的含义, 从理解赏析个别诗句,到关注诗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在掌握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同时,强化对表达技巧的判断。,2答题能力 指导读懂

3、考题要求,理清一题中两个问题的关联。 由于赋分的增多,更要注重表述的准确、完整、通顺。,教学中可能需要的改进,20,面对新考情,学生在诗歌鉴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知所云。不能准确感知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把握诗歌情感。读不懂诗歌,尤其在把握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在情感方面不到位,脱离文本想当然。,2.无所适从。或对艺术手法理解不足,鉴赏专用术语概念不明、对诗歌中体现的表达技巧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或对新题型不适应,对题目的要求把握不清,出现不知如何入题,或答非所问。,3.不知深浅。在诗歌思想内容情感判断基本正确的基础上,由于对内容深浅、情感轻重判断模糊,导致答题表述中单调重

4、复、轻重不分、层次不足、语义不清,4.辞不达意。有对诗歌思想内容情感的感悟,有对表达技巧的认知,但习惯了以往考试的答题套路,适应不了新题型的灵活表达,不能根据考题具体要求准确、完整、流畅作答,更多的是套话、空话,出现理解对了,思路对了,答出来却拿不到分的遗憾局面。,21,1.2两点指向鉴赏能力,3.4点更多指向应试水平、鉴赏技巧。鉴赏技巧的掌握,可以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而鉴赏能力的形成,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更需要进行更早的持久的培养,以求改善。,22,四、优化古代诗歌教学, 提高诗歌鉴赏复习有效性,23,1.错位。把诗歌视同文言文。重词

5、语的“解释”,重读懂意思,轻读出意蕴,轻情感体验。失去了诗歌、诗歌教学的特质,学生也无从感受诗歌凝练含蓄、意象独特隽永等的特点,自然也不能达到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品位的目的。,2.随意。因其篇幅短小,让老师容易对付。课时多时多上一两首,课时少时少上一两首,上与不上,都不是个问题。一首诗可以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半节课草草了事,也可以条分缕析、反复吟咏,三两节课含英咀华,教多与教少,也不是个问题。一首诗随便哪个知识点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随便用哪种方式都可以完成教学,甚至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背背都能心安理得。这样教或者那样教,也不是个问题。,错位、随意、功利 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24,3.功利。围

6、绕高考,更多的是技法的解读,解题思路的概括,答题规范的引导。阅读教学中重技能的培训,轻思维的训练,尤其是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对高考的有效性能显现,我们并不一概的否定,但从培养思维能力、熏陶文化、陶冶性情、涵养品行、提升审美的角度看,却显低效。,25,1.凸显诗性,让诵读、想象、品味成为鉴赏能力形成的有效方式,诗性诗歌的特质,白居易金针诗格认为“诗有三体”:“有窍、有骨、有髓,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刘勰就明确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诗歌的诗性体现在诗歌讲究意象塑造,诗画结合,富于形象性;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富于情感性;讲究言简意赅,意

7、在言外,富于概括性;讲究时空跳跃,意象跳跃,富于跳跃性;讲究平仄、押韵、节奏,富于音乐性;讲究字的推敲,句的组合,手法的运用,创作风格的鲜明,富于文学性;诗歌沉淀着厚重的传统思想、审美情趣、诗人情怀、人文精神,富于文化性。,诗语、诗境、诗情,诗歌的诗性所托。,26,诵读让此景此情借口而出,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整齐的形式、固定的句式,讲究押韵与平仄,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这种音乐美适合学生在诵读中感知。 诗人用最凝练的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富于形象感和跳跃性。这种画面美适合学生通过诵读,在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同时,进行加工,补充空白,使诗中的景、事、物变得真切清晰完整的画面。,

8、27,诵读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沉浸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世界,从意象悟出意蕴,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感受到诗人所建构的情感世界,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共鸣境界,从而获得情感美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 诵读教学的有效关注的就要是把诵读作为品味音乐美,欣赏画面美,体验情感美的有效环节,通过具体到位的诵读指导,让学生、习惯读、懂得读、读得好。,28,苏幕遮诵读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以引导诵读为教学手段,以学会诵读为教学目的的设计。 其教学目标为: 口诵心惟,体验诗境,揣摩“美点”, 得诗真味。 指导诵读,读出动情点,读出感动,读出自己。 其主要教学预设为: 1.学生自由通读,对照注释,疏通词意。

9、 2.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最能体现诗的思想情感的句子,最能集中体现这首诗的情感的一个字。 3.低声朗读,感受词中最能拨动作者那思乡敏感心弦的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概括。 (雨后风荷、梦中芙蓉),29,4.听朗读录音,走入诗境,品味情感。 (一)晴天“情鸟” 潮湿的夏天,绵绵细雨,内心纠结郁闷、烦闷不堪,鸟雀呼晴,心情为之雀跃。 指导朗读,读出从“消溽暑”到“呼情”等处的情绪变化。 (二)雨后风荷:听诵读,轻声读两遍,想象你能看到的色彩、姿态、场面,你能想到的声音、情态、味道 指导朗读,读出欣喜之情,读出画面感,30,燎 沉香,消 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3

10、1,(三)梦中芙蓉,听朗读,感知诗中人的那种自由的、浪漫的、甜蜜的、幸福的、温馨的。 指导朗读:读出“五月渔郎相忆否?”的黯然,到“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浪漫甜蜜的情感变化, (四)思乡路遥,听朗读品味客居孤寂,思乡情切。 指导朗读:读出伤感与惆怅。,32,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伤感 放慢速度,慢 速,慢 速,怅然 喃喃自语,缓慢而深情,如梦如幻,33,燎 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稍慢 低沉 欢快 声音清脆 情绪饱满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欣喜 语势连贯 中音中速 故乡/遥,何日/去

11、。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伤愁 放慢速度慢速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怅然喃喃自语缓慢而深情,34,我们所见的诗歌教学中的读,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作为课堂阅读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更多的是走过场。我们常听到老师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至于怎样才能有感情朗读,怎样才能通过音长、音高、音调、音速、语气等方面的调整、通过平仄、顿挫的变化读出诗的韵味方面却缺乏指导。 如何指导有法,示范有效,这个设计应该能给我们些启示。设计以指导诵读为主,有默读、自读、听读、品读、赏读多样形式,读中解、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多重指导,虽然我们并不可能、也没必要,每一首诗歌的教学都体现这样的诵读

12、,都以诵读为主,但在学生高中三年的诗歌阅读学习中,至少要有过几回这样的体验,至少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诵读对于学习诗歌的特别的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习惯,逐步形成诵读的能力。,35,想象让诗景诗境如在眼前,引导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养成闭着眼睛看的习惯。强调四个环节。 一是扣紧原诗,关注直接描写意象个体特征的诗句,把握意象特征。 二是关注意象所处的环境特征,而不孤立地看待某个意象。 三是动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官,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再造为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画面。 四是感受再造的画面色调的明暗、色彩的浓淡,画面的动静等特征。,36,品味让诗境诗情萦绕心间,品味就是引导

13、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养成设身处地想的习惯,在鉴赏中引导学生明意象、依情句、看细节,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或诗中人,以诗人的个性风格、创作背景,诗中人物的身世、经历、处境、心境,通过想象,把自己置身画面之中,感知画面的特征,体验在那种画面中所蕴涵的情绪、心绪、思绪,体验那份情感。,37,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通过品味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 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反映

14、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38,案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是领会诗歌内容部分的教学设计 1.诵读诗歌,找出词中能统领全诗的情感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以“英雄泪” “无人会,登临意”为切入点,赏析本词思想情感,39,(1)置身诗境,体会“无人会,登临意” 登亭所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水天一色的辽远,气象阔大,笔力遒劲,引人思绪翻滚 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

15、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40,“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当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时,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而其中“游子”心境,更觉悲凉。词人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41,登临所为:看、拍、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

16、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42,(2)知人论世,感受登临所感 张翰乐于归隐休说不愿 许汜谋取私利羞见不学 刘备雄才大略刘郎赞赏 桓温叹时光流逝忧愁担心 归纳出整首词的思想情感:赤心报国 坚持用世的壮志;时光飞逝,功

17、业未就的慨叹;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愤懑。,教学设计立足于置身诗境,知人论世,通过想象和品味,让学生真正读懂一首诗。,43,学生高中接触的诗歌很多,到高三要做的练习也很多,但学生的知识积累却显零碎不系统,有些技法的理解又觉得深奥。常常是读懂了这首的思想内容情感,到了下一首还是读不懂,明白了这首中的这一种手法,而这一手法用在另一首中仍然感觉不出来。这主要缘于对诗歌内容的了解缺乏系统的认识,对手法缺乏真正的理解。解决这个问题,以其另找诗歌题例,不如在平时的教学中用足教材,,2.立足教材,用足例子让课堂教学成为鉴赏能力形成的有效依托,44,所谓的用足,就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依据文本

18、的特点,依据课程目标,以整体意识,通盘思路整合高中教材中古代诗歌单元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力求诗歌鉴赏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覆盖。在高三的复习中回归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文本为例,强化理解,优化积累,引导触类旁通真正掌握。,45,如回归雨霖铃,理解送别诗的基本思想情感,理解虚实结合、景情结合的手法。回归登岳阳楼,理解即事感怀诗的特点,理解景情结合手法,理解诗歌写景的技巧、意境的感知。回归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怀古诗歌基本思想情感,基本的写作方法,理解借古讽今,以古自况的手法,回归归园田居,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思想情感,语言风格、意境特征等等,46,人教版必修(1)-必修(5)古代诗歌教学重点

19、设置,47,人教版必修(1)-必修(5)古代诗歌教学重点设置,48,人教版必修(1)-必修(5)古代诗歌教学重点设置,49,人教版必修(1)-必修(5)古代诗歌教学重点设置,50,人教版必修(1)-必修(5)古代诗歌教学重点设置,51,3引导梳理、积累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储备提升应试能力,梳理以求鉴赏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积累以获得足够的鉴赏知识储备。这种梳理与积累,建立在能理解、会判断的基础上。以期解决在实际鉴赏中的题意不明、判断不准,概念不清、表达含糊等问题。主要包括:,诗歌语言特色知识梳理积累 诗歌常见风格与代表诗人诗歌风格梳理积累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技巧梳理积累 常见选材

20、谋篇、结构布局知识点的梳理积累 常见景物描写手法、常见景情关系梳理积累 常见诗歌体裁、题材知识点梳理积累 。 常用意境特点、情感特征等鉴赏词语的梳理积累,52,例:情词的梳理与积累,分五类,大致按“冷暖”、“浅深” 、“轻重” 或情感发展逻辑顺序梳理。,1、忧国伤时(轻重) 昔盛今衰的感叹,国破家亡的痛苦,故国不可见的哀伤; 钩沉历史教训的忧思,时局艰危的担忧,战争无情的慨叹;对统治者昏聩无能的痛斥, 对历史英雄或古人的悲悼、崇敬之情。,53,2、建功报国:(冷灰暖)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崇高的责任感 、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艰难处境、报国无门形成的巨大反差,壮志在现实中落

21、空与在梦境中呈现的矛盾痛苦,英雄失路的落寞与壮心未绝的期待; 边塞征战慷慨悲壮的情怀,保家卫国的决心,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告慰平生的喜悦,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的志趣。,54,3、志趣情怀:情感发展逻辑顺序 感伤:年华易逝的伤感、惜花凋落的惆怅,自吊身世的感伤; 苦闷:怀才不遇、贬官谪居之恨,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之叹; 矛盾:向往自由和自由不可得的惆怅,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懒于应酬,清高孤傲又不甘寂寞,渴望交往的矛盾; 激愤: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 坚守: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不愿趋炎附势的耿介,

22、不畏险恶,不为俗屈、清竣自立的气节; 隐居:不为世俗理解、隐居的落寞惆怅,自甘淡泊,隐居为乐,清静无为的内心世界,解官归居的愉悦恬静; 豁达:傲岸不羁的个性,风雅脱俗的情怀,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55,4、寄情山水:(浅深) 登高览胜的豪情,遇见美景、亲近自然的欣喜,陶醉美景、欣然忘我的闲适超脱,对江河山川的热爱; 对官场的厌弃和对乡村的简朴自在、温馨欢乐生活的倾慕,对纵情山水、超脱世俗的生活的向往,田园生活的恬淡自适喜悦自足。,5、怀思送别:(轻重,冷暖) 怀思:闺中独处、音书无寄的酸楚幽怨,对远人的担忧牵挂; 游子逐客天涯漂泊的厌倦乡思盈怀的悲苦,关塞行役的艰辛,老来孤独的悲凉; 相知相思的深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回乡归家的轻松愉悦; 送别:离别在即的黯然神伤、愁绪满怀,知音难觅的苦闷,忆相聚时光的留恋与失落,情深意长的勉励和祝福,久别重逢的喜悦。,56,又如对羁旅题材诗歌知识点梳理积累 特点:有些人,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或游历山川,或探亲访友,或征戍服役,他们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