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ppt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ppt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ppt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ppt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是: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形象的分类:,从鉴赏的角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动作形象,形象,即意象。,一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例1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2、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答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感慨、叹息的“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少年得志的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填空:诗中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2分),悠闲的隐者,例2阅读贾岛题李凝幽居,完成有关问题:,填空:1、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

3、的 的描写, 暗示李凝的 身份。 2、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 (“少邻 ”) , (“草径”、“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3、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他 。使作者的情感和所刻画的人物跃然纸上,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环境,隐者,邻居不多,少人来,清幽,对悠闲舒适隐居生活的向往,二景物形象,二景物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4、),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折杨柳词是唐代赠别思乡名曲。“羌笛何须怨杨柳”“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唐代名句中都涉及这一风俗,“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词。,“折柳”这首曲子

5、富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沙鸥”有什么寓意?作者借它传达了什么感情?,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 “沙鸥”在茫茫天地间飞来飞去,栖止无定,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一生坎坷、漂泊无依、前途渺茫的沉痛、悲愤之情。,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

6、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官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蕴含深意,通过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上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梅花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

7、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三动作形象,三动作形象:就是通过动作进行描摹刻画,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依据人物的动作行为。 鉴赏角度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4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中一系列动作形象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女 ,也表现了琵琶女 。,娴熟的弹奏技艺,弹奏时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例5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的“闲敲棋子”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

8、作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 ,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总结归纳,归纳总结:,鉴赏文学形象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三部曲:分析语言,再造想像,把握意象。,1 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 ,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下面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了怎样的形象?你感悟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描写了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孤帆”“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的情景,感受到了作者送别朋友而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2、

9、通过再造想像填补形象空白。,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时应通过想像,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你能补充出来吗?,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到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通过想像,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3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

10、,它既是变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人凄凉难耐。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秋夜寒江图”。 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意象,把诗人内心的“愁”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诗人的羁旅之愁。,答题步骤,一、诗歌写了什么

11、意象(人物形象、动作形象、景物形象) 。 二、通过如何描写意象,运用了何种手法,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感情(或心志,或人生的某种哲理)。,练一练,(一)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练一练,(二) 一 鹭 图刘 羽

12、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分)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3分),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考点要求,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13、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的方式,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二、结合全诗,看精妙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炼字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而这个字往往又能传达整句诗甚至整首诗的精神。,动词、形容词,“炼字”“炼句”是诗歌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朝的自觉的产物。 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炼字,关键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词意两工,这样的字才精光四射。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

14、见色。”,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古人非常讲究炼字:,“推敲”的典故,炼字,(一)寻找并鉴赏诗句中精练的词语:,1.鉴赏精练的动词,2.鉴赏精练的形容词,3.鉴赏精练的数量词,(二)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如下),1、给这个词作具体解释。 2、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 3、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回答它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鉴赏精练的动词,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试对“飞花

15、两岸照船红”中的“飞”字进行赏析。,“飞”是一个用得精练的动词,有“飞快”、“纷飞”之义。 既表现船中人眼中所见,衬托出行船之快;又描写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情景。用一“飞”字把一个飞动着的花的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 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轩:长廊。楹:柱子。赊:远。 请赏析划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出水面。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柔的躯体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

16、空 。“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生动逼真。作者借景抒情,字里行间蕴含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2.鉴赏精练的形容词,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诗人写于再次被贬的时候。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列两点回答。 2、联系第三、四句,赏析“乱”字运用的好处。,莺鸣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嘲哳难闻。“乱”字表达诗人仕途失意,远离故乡的愁闷心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

17、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赏析颈联中“悦”“空”字运用的妙处,“悦”是“使喜悦”的意思,写禅院的山光使鸟儿喜悦,“空”是“使空明”的意思,写潭水的倒影,使人心空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一种摆脱尘世的束缚,精神极为怡悦的境界。,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 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句为: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说说这样改法的妙处。,分析: “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 “纷纷”是叠用的形容词, “多而杂乱”之意 。描述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只有“纷纷”这

18、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注】本诗写于作者罢相之时。离心:离开汴京的心情。麦秋:秋天是谷物收成的季节。初夏正是麦熟的时候,所以古人将初夏称为“麦秋”。 1、请赏析“离心杳杳思迟迟”叠词运用的妙处。,“杳”一般是萦绕不断、悠远绵长之意。叠词“杳杳”的运用,强调了离开京城的惆怅心情的悠远绵长。“迟”是迟钝之意。“迟迟”指思绪变得迟钝。叠词“杳杳”“迟迟”的运用,强调了诗人心情的忧郁惆怅恍惚。,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

19、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问: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答: “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 这里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早梅(齐己),3.鉴赏精练数量词,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这样改有何妙处?,“一”是诗的画

20、龙点睛之笔,既突出了诗题中的“早”,又因为“一枝”显示此梅不同寻常的奇丽而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惊喜之情。,齐已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下面每个选项各列出四个词,选出最能表现夏夜恬静闲适、清幽自然意境的词。 (全国高考题) 溪涨清风 A 面, 月 B 繁星满天。 数只船 C 浦口, D 声笛起山前。,A、吹 掠 袭 拂 B、圆 落 明 上 C、到 傍 横 依 D、一 有 声 几,首句“溪涨”暗示此诗所写为夏夜情景,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以闲适恬静之感; 次句月“落” 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 第三句写船“横”,“横”字概括出船停岸边的自然形象,最具诗情画意,状幽

21、静、闲适。 末句“一”声笛起, “一”字以少胜多,反衬出静,写出夏夜的清幽自然。 全诗则描绘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答:不要。 本诗题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照应题目,切合题意。 全诗泛写江南春色,所写之景并不限于一处,即使改成“

22、十里”,“莺啼绿红”也未必能听得见、看得着;而用“千里”二字,诗中所写的景象更加开阔,全诗诗味也更加浓郁。,“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名句欣赏,(2003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

23、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作具体解释)“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被流放夜郎,第

24、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引”和“衔”,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远山”或“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引”和“衔”两字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之间和“淡月”“梅花”之间,要哥哥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25、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趣味思考,轻 风 扶 细 柳,淡 月 失 梅 花,“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直露的动词呢?(“摇”、“舞” 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

26、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诗歌语言风格,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下面是常见的语言风格。 (53218页),1、平淡,2、工丽,3、直率,4、委婉(含蓄),5、自然,6、清幽,7、雄奇,8、豪放,9、悲慨,10、洗练,11、沉郁,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下面是常见的语言风格。,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一、平淡,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之三:“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野桥

27、分子细,沙岸绕微茫。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语言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构成一幅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画面。,二、工丽,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三、直率,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委婉(含蓄),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这首诗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五、自然,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