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解题指导二:非选择题陈温柔.ppt_第1页
2013年高三解题指导二:非选择题陈温柔.ppt_第2页
2013年高三解题指导二:非选择题陈温柔.ppt_第3页
2013年高三解题指导二:非选择题陈温柔.ppt_第4页
2013年高三解题指导二:非选择题陈温柔.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材料解析题,高三复习之解题指导(一),高考对材料解析题的能力要求:,、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一、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特点,A.从题目材料看,文字型 图表型 混合型 近几年高考看,以文字型为主,材料处理类(新材料) “根据材料,指出(或概括、归纳等)”,知识运用类(新情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综合提升类(探究学习) “综合以上材料请论述(证)或谈认识、体会等”,B.从题目设问看,一、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特点

2、,“三步走”战略,1、审(审清题问和材料,明确考查要求,获取并解读有效信息) 2、联(发掘材料、题问、教材间的联系,弄清命题意图,确定答案范围) 3、答(精心组织答案,力求完美呈现),二、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步骤一 审,一审:问题部分,(1)答案来源:“根据、结合、综合材料” (2)答题要求: “指出、概括、分析” (3)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等(定语、状语等) (4)求答词: 要求回答的具体方面,1.关键词:时、空、人、事、连词等 2.关键点:出处、引文、材料首与尾、注释、标点符号等 3. 分层解读,步骤一 审,再审:材料部分 关键词和关键点,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二 1969

3、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 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相关史实: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材料二 现

4、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国统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1分)并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2分)

5、,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论,半殖半封社会,毛泽东思想,步骤二 联,一联材料间 二联材料题问间 三联题问教材间,解读后的有效信息,迁移来的所学知识,命题意图的推测,案,答,拼,盘,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 进程: 意义:,中美双方利益需求。,1971年“乒乓外交”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同年, 邓小平首次访美)。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知识框架例:,(2012,广东 39)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

6、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代议制度建立;(2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可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易错分析】解答本题主要存在审题不清,没有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大部分考生单纯回答西方代议制出现的原因,导致得分不高

7、,多数只能得3分。解答本题要审准设问的方向“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逻辑关系,直接民主,西方民 主政治,间接民主,小国寡民,地广人多,权力滥用,加强管理,步骤三 答,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语言精炼,要点突出 “帽子”序号,层次清晰,简明、规范、完整、准确,一答要规范,二答要完整,要点(采分点)完整全面,三答要准确,使用学科语言,避免口语化文学化 坚持论从史出,克服思维定势 运用新史观,历史现实结合,所谓简单,就是语言文字简短精练,不拖泥带水, 答出要点就行了, 做到要点化。所谓明了,一是语意明 了,别人一看就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不含含糊糊;二是 条理明了,别人一看就知道你说的有几点, 这需要

8、序号 化(或段落化), 有的还可以在序号后面加上一个关键词,使之更明了。,1、简明:,简单明了,步骤三 答,简明、规范、完整、准确,1、根据材料一、二、三, 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答项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1、简明:,如某一问要求回答的有表现、原因和影响,按序号化加关键词的要求应该怎样回答?,(1)表现:,(2)原因:,(3)影响:积极:A B C ,消极:A B ,简单明了,1、根据材料一、二、三, 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答项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1、简明:,如某一问要求回答的有表现、原因和影响,按段落化的要求应该怎样回答?,表现:;。,原因:;。,影响:积极的有

9、;。消极 的有;。,简单明了,1、根据材料一、二、三, 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答项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1、简明:,2、完整:,不要漏答问题(大问题、小问题乃至“是否?”),该回答的,一个也不要漏掉,答案要完整,答案在文字表述上明了即可,并不要求完整,例如回答: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了哪种制度?,不完整的表述:,分封制,完整的表述:,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了分封制,简单明了,1、根据材料一、二、三, 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答项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1、简明:,2、完整:,该回答的,一个也不要漏掉,3、准确:,答案的文字完全表达了答案的应有之意,如: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和作用

10、是什么?,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简单明了,1、根据材料一、二、三, 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答项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1、简明:,2、完整:,该回答的,一个也不要漏掉,3、准确:,答案的文字完全表达了答案的应有之意,4、规范:,语言、文字等符合答题的要求,语言符合大众语言习惯,包括简称应约定俗成,如“两半社会”用作速记可以,用作正规答案不行,简单明了,1、简明:,2、完整:,该回答的,一个也不要漏掉,3、准确:,答案的文字完全表达了答案的应有之意,4、规范:,语言、文字等符合答题的要求,语言符合大众语言习惯,包括简称应约定俗成,简单明了,答题规

11、范示例1,22.(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没帽子、序号,层次混乱;书写潦草;语言欠精炼,答题规范示例2,24.(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语言啰嗦,没关注题问关键词、分值和答卷纸空间,答题规范示例3,21.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5分),语言啰嗦太过口语化;层次含混不清,答题规范示例4,22.(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

12、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书写工整 ,帽子序号全,层次感强,语言精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运用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6分),(1)答案来源:,(2) 据 材 料 二,指 出 中 国 欲 与 美 国 “打 开 关 系” 的 战 略 意 图。 结 合 所 学 知 识,概 述 20 世 纪 70 年 代 初 中 美 两 国 “打 开 关 系” 的 史 实,分 析 其 对

13、当 时 中 国 外 交 的 影 响。(5分),(1)答案来源:,说明类,(2012年广东38)(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2)答题要求:,逻辑关系:,工业革命,对外扩张,商品输出,中国“旧工业”受到冲击,评析(述)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2全国41)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图略) (12分) 。,逻辑关系:,观点1:侧重外因,西

14、方入侵(政经思等),中国人从三个层面学习西方,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动力变化,观点2:侧重内因,中国人学习西方、救亡图存,(2012年北京37)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

15、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逻辑关系,政治权力分配,权力制衡,中央机构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利分配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论证(分析)类,(2012年上海3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12分),逻辑关系,西方:民主政治、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自由主义,19世纪中期 世界大势,中国:专制主义、小农经济、闭关锁国、文化专制,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2012年广东39)(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

16、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逻辑关系,直接民主,西方民 主政治,间接民主,小国寡民,地广人多,权力滥用,加强管理,材料二 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正确的方针保障(“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生产关系改革的促进(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借鉴苏联的经验(苏联的支持与援助、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等)。 其它:新中国建立;建国初经济、政治举措.,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

17、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一一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1)影响: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 促进分封制的崩溃,封建的政治制度最终确立; 为百家争鸣奠定基础,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简述(简释)类,(2010年广东38)(1)结合史实,简述市民

18、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逻辑关系,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思想文学艺术,商品经济和市民群体的发展,宋代文学艺术,十一届三中全会78,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治,民主化(前3后2),法制化(宪法及法律),经济,78农村,84城市,家;乡镇企业,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恢复双百方针,多层次(点线面;东西),全方位(向所有类型国家开放),宽领域(经济、教育),(2011年广东39)(3)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逻辑关系,示例: 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筒车,水力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 添加的关键词:漕渠

19、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力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电力发电的代表之一。,判断类,(2012年广东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党重新诠释了三民主义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逻辑关系,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右图。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逻辑

20、关系,(2012年上海37) (14分)开国议政,认识类,(2011年广东38)(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逻辑关系,参考答案:历史史实是客观的,但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或者历史史实是客观的,是不容人所改动的;或者历史都是由人去记录和撰写,所以具有主观性。,过去的事实本身(历史史实:一手史料),对往事的记录(历史解释:二手史料),客观性,主观性,(2012北京1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直接考查逻辑关系,A材料只能说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能说明高利贷者的政治地位。,B城市人口的增加不等于城市化;

21、而且一个城市的发展并不能说明整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C1860年俄国还是农奴制社会,不属于资本主义。,D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产生。结论也是一个非绝对化的结论。,(2009年广东26 )(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5分),(4)求答词:,历史背景、历史原因、历史条件和目的 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

22、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

23、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腐败:官场+军队+财政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历史条件,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原 因,(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24、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

25、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启蒙思想的影响等。,(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 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本质、历史发展的主要原因等角度去探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是历史事

26、物能够产生的土壤,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与之相应的历史事物便不会产生。 主要原因 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直接原因 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直接”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要注意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一种偶然性因素。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

27、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目的、动机:,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

28、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特点、特征,特点与特征 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问一个历史事件或一次革命运动的特点,就应该把同类事件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其一是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其二是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也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 再如:黄巢起义的特点就是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

29、 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 大诰 即被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法律,学校教育,科举考试,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材料三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太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律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允许民众赴 京上告贪官,将贪官严惩示众,制订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把法律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允许民众赴京上告贪官,将贪官严惩示众,高度重视,惩治

30、严厉,利用民众,高度重视(特点一),利用民众(特点二),惩治严厉(特点三),2、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既然要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那么就必须 再仔细看看上面归纳出的那些主要措施,以便从中概括出主要特点。,1、根据材料一、二、三, 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制订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把法律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允许民众赴京上告贪官,将贪官严惩示众,高度重视,惩治严厉,利用民众,高度重视(特点一),利用民众(特点二),惩治严厉(特点三),2、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朝宣德以来 “贪污成了官场积习”的具体原因,既然“根据材料四

31、”,那就必须解读材料四,材料四 (明朝)宣德以来,吏治已渐趋腐败,中称“宣德初,臣僚宴乐 ,以奢相尚” 。贪污成了官场积习,连负有监察职责的御史亦贪纵无忌。 明朝史话,这是原因,但不是具体原因,而是概括性的原因,它将“以奢相尚” 和“监察失职”两个具体原因进行了概括。,监察失职,1、根据材料一、二、三, 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制订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把法律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允许民众赴京上告贪官,将贪官严惩示众,高度重视,惩治严厉,利用民众,以奢相尚,监察失职,高度重视(特点一),利用民众(特点二),惩治严厉(特点三),2、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

32、,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朝宣德以来 “贪污成了官场积习”的具体原因,特点:穿着服装不可颠倒,要遵守制度;有强烈的等级观念。 特点: 按户等负担差役;豪强享有免役特权。,材料 北宋初期的纳税户,除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依其户等到各级政府分轻重不同的差役。因为官绅地主、富商大贾都享有免税特权,各种差役都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农身上。 中国古代史 据材料指出北宋初期赋税政策的特点。,材料 “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在地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阳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也。” 依据材料概括古代穿着服装的主要特点。,性质、实质,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

33、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点,看它的特征,看它的实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性质,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性质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体含义也不一样。倘若是指一本书的性质,这就是具体说明它是属于哪一方面(或哪一类),以什么体例写出来的著作。是战争的性质,则需要着重谈这次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侵略性的,还是反侵略性的等等。如果问的是革命的性质,就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形态为出发点,看它革命的动力是以哪个阶段为主体,在其斗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哪个阶级谋利益,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等等,最终要确定它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实质,也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

34、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来掌握本质。如: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其性质还是其实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不过,性质偏重于军事侵略,实质偏重于帝国主义。,经过 内容,经过 所谓经过,就是指经历、过程。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后果之外,经过一般至少包括发生、发展和结局三个部分。如:“五四”运动的经过怎样?就要答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

35、和结局(取得初步胜利)三部分内容。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手工业经

36、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

37、+国际经济+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

38、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结构类,表现:粮食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增加(2分) 趋势: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种植规模化。(2分),材料二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 “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引自戴逸简明清史

39、(2)据材料二,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的表现以及农业生产呈现的变化趋势?(4分),效果、结果、后果,效果 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 结果 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 后果 是指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从词性上看,效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在历史问答题目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结果,有时用后果。例如,简述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经过和结果。在这一道题中就不能用后果。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如何?后果怎样?在这一题中用“后果”好。一般情况下,结果可以代替后果。,作用、影响、意义,作用 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

40、果或效用。 影响 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意义 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问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 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

41、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一一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4分),(1)影响: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促进分封制的崩溃,封建的政治制度最终确立;为百家争鸣奠定基础,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或:促进了文

42、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任答2点即可,共4分),经验、教训、启示:,经验 一般指正面的成功的方面; 教训 一般指反面的失败的方面; 启示 则二者兼而有之。,基本、根本,“基本”是指大部分、总体上或主体而言。 “根本”则是指根源、实质和内部、深层而言。以原因为例,“基本原因”可以说是几方面原因的和(一些次要的或技节性的原因可以不计),而“根本原则”则要追根溯源而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例题1(2012,广东38题)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易错分析】 本小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8课,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信息点并和教材相应知识点结合,分析原因。解答本题首先要看材料确定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