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表格_第1页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表格_第2页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表格_第3页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表格_第4页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表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哈一二二中姓名王宇航学科语文课题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教龄9年职称中教一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提升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实践总结方法,规范答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鉴赏时的畏难情绪,激发鉴赏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教学重点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学难点通过习题实践总结方法,规范答题,并将此习惯应用于其他主观题教法学法点拨研讨法辅助手段练习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语:我们一轮复习已经进行了诗歌鉴赏的专项复习,了解了一些基本常识,但是在我们实际运用时还会遇到种种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尤其是类型题的整合,对于我

2、们进一步的学习很重要。今天我们就将我们做过的一些诗歌鉴赏题加以整合,力争突破一类关键题型的解题技巧,为我们下一步的学习打破瓶颈,开拓一片新的境地。二、三年高考题演示我们先来从高考题入手,研究出题要点,明确学习方向。1、(2010年课标卷)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教师演示高考题,学生研读习题,找到命题点明确出题方向,有的放矢,更有针

3、对性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过程学2、(2011年课标卷)春 日 秦 国 怀古(唐)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3、(2012年课标卷)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

4、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问:从以上三年语文高考课标卷所出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共同考点?(提示:看2010年的第8题、2011年的第9题、2012年的第8题。)明确:2010年的第8题问了“环境”、2011年的第9题问了“情景”、2012年的第8题问了“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而这一句是景物描写。由此我们看到这三年高考题均考到了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诗歌讲究“诗言志”,而这“志”指的就是情感。诗歌的功用就是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在诗歌中抒发情感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景物的描写寄托自己

5、的情思。学生自己发现要点,更能引起他们的重视,进而激发探究的热情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所以要想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至关重要。三年高考题已经给我们传达了重要信息。那么今天我们就结合我们做过的短平快精练中的诗歌鉴赏题,归纳总结一下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我们接下来的练习铺平道路。三、归纳景物描写作用的类型(准备:精练1、2、6、9、10、13、14、17)1、问:请同学们将这几练中的诗歌鉴赏题,用彩笔画出与景物描写有关的问题及其答案。(1)、精练1:踏莎行闲游(刘将孙)(2)、精练2:题元十八溪居(白居易)(3)、精练6春日即事(吕本中)(4)、精练9南

6、歌子 (贺铸)(5)、精练13好事近(吕渭老)(6)、精练14章台夜思(韦庄)(7)、精练17 江上阻风(宋琬)2、问:请同学们审题,归纳一下一般这样的题型有哪些提问方式?明确:(1)某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画面),有什么作用?(2)某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某句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情感?(注:所涉及的句子是环境描写的句子)3、问:请同学们结合具体习题总结归纳一下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并将其按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类。明确:(一)结构上:1、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例如:精练1、精练14、精练92、照应标题。例如:精练1(二)内容上:1、点明环境特点。例如:精练13学生整理以

7、往的练习,教师帮助筛选学生归纳,教师辅助 整理的过程中即可发现一定的规律,有利于归纳整合相关知识点自行归纳,印象深刻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2、揭示诗歌主题。例如:精练173、直接为抒情服务:(1)烘托作者情感(正衬)例如:精练2、精练10(2)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例如:精练6总结:无论景物描写有何作用都主要是为了情感服务的,这也正体现了“诗言志”的宗旨,所以我们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将情感忽略。四、探究解题思路1、抓意象(1)问:请同学将下列景物按照“乐景”和“哀景”进行分类。“乱蝶狂蜂” “谢却荼蘼”“清瑟”“秦岚漠漠”“树重重”“秋芳初结白芙蓉” “遥夜”“疏雨池

8、塘见” “篆香消”“早鸦啼”“微风襟袖知” “风雨” “月明如水” “残月”“阴阴夏木啭黄鹂”“飞来白鹭” “灯欲落,雁还飞” “孤灯” 明确:乐景:“乱蝶狂蜂”“秦岚漠漠”“树重重”“秋芳初结白芙蓉”“疏雨池塘见”“阴阴夏木啭黄鹂”“飞来白鹭”哀景:“谢却荼蘼”“月明如水”“篆香消”“早鸦啼”“灯欲落,雁还飞” “残月”“遥夜”“风雨”“孤灯”“清瑟”(2)问:请同学谈谈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明确:乐景、哀景判断的关键是意象,意象的把握需要展开想象结合自己所学具体感知。比如“风雨”我们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孤灯”就会抓住“孤”字联想到独自一人的守候;“残月”与“满月”相对,满月可以是团圆的,明亮

9、的,“残月”往往就是清冷的,离别的,营造的一定是凄冷哀伤的氛围;再如“乱蝶狂蜂”是春天所特有,营造的一般就是生机盎然的景象。“秦岚漠漠”“树重重”就是夏秋交接的美景。学生分类,要有理有据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规律由此引出“意象”的判断方法便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教师总结: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关键,而读懂的关键是对意象氛围的感知判断。判断准确了景物描写的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情感方向,才能进行进一步的鉴赏。2、看位置诗歌中的景物描写随处可见,但是有一些位置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因为它往往有一些特殊的作用。(1)问:在总结精练1、精练14、精练9景

10、物描写作用时我们发现它们都提到了“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那么请同学们自己看一看具备这些特点的景物描写往往出现在什么位置?明确:这些特点的景物描写出现在首句。所以如果不是在首句的诗句我们就要慎重答这一点。(2)如果出现在尾句又有什么特点呢?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进,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十七首)明确: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3、分角度问:探究精练13好事近的答题思路,明确此类题型的思考角度好事近问:起句“飞雪过江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结构

11、:渲染紧张的氛围,为写信报平安和下阕的抒情做铺垫;内容:点明渡江时恶劣的气候特点。明确:但凡遇到“作用题”,我们考虑的角度就应该是结构和内容这两方面,考虑的角度要全面。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更有利于对鉴赏的把握,在做题练习的时候可以事半功倍。五、规范答题步骤模拟训练一:1、做精练21满江红(柳永)第5题,请两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当场练习。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预设学生答案:(1) 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表达了作者的感情。(2) 通过途中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游宦生活的厌倦之情。(3) 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

12、苇萧索。通过途中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游宦生活的厌倦之情。2、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点评一下板演的同学的答案。看看他们的答案有何问题。明确:学生答案存在的问题:(1) 只有景物描绘,没有具体点明诗人的情感是什么,空洞答题。(2) 直接点明了情感,没有交代清楚此情感的来源,言之无据。(3) 答题混乱,思路不清,没有分点作答。3、总结一下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明确:描绘景物营造的画面 分析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 概括诗人抒发的情感4、请同学依此要点再次修改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同学展示答案。示例: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2分) 烘托了作者凄凉的心情。(1分)通过途中景色

13、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游宦生活的厌倦之情。(2分)这道题体现了景物描写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作用为“抒情”服务。模拟训练二:2012年高考题思远人(晏几道)我们已经整理归纳了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了规范答题的步骤,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一看今年高考题,看看我们能不能更好地完成这道题。第8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1、分析诗句(1)问:这句诗意象有何特点?明确: “红叶”“黄花”描绘了深秋景色,“自古逢秋悲寂寥”,意象属于“哀景”。(2)问:这句诗处于什么位置?明确:句首(3)此句景物描写在内容、结构上分别有何作用?明确:内容上交代了季节特点“秋意晚”属于深秋,烘托了悲凉的心情; 结构上渲染凄凉的氛围,奠定哀伤感情基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2、结合景物描写作用品评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内容作用揭示主题)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恋气氛。(结构作用)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内容作用抒发情感)这道题就很典型地体现了景物描写多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检验了我们这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