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编号:7143436]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
B.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答案】 A。B.宁溘死以流亡。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60。A.苍皇&#160。【答案】 C。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Tag内容描述:<p>1、离骚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謇朝谇而夕替 替:替换B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C忍尤而攘诟 尤:责骂D岂余心之可惩 惩:受创而改变【解析】A项,替:废弃,贬斥。【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C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解析】A项,“民生”句中指“百姓的生活”;B项,“流亡”句中指“遭受放逐或突然死去”;C项,“改错”句中指“改变措施”。【答案】D3下。</p><p>2、第4课 柳永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珠玑/畸形 剑鞘/画桥 镶嵌/天堑B参差/参商 罗绮/涟漪 无涯/山崖C钓叟/瘦削 菱歌/棱角 骤雨/妯娌D凝噎/呜咽 暮霭/和蔼 箫鼓/萧瑟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是既然而/但是从而B都如果/固然而且因此C可是倘若那么既/所以D却与其所以虽然反而/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胜:超过,越过B云树绕堤沙 云:茂密的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盈:到处是D异日图将好景 图:绘制成图3.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看,与“杨柳岸,晓风残月”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p><p>3、足不出户知天下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苦心孤诣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一个给力的厨师是怎样炼成的呢?就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起步,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用心揣摩,功夫到了,自然熟能生巧,烹制出各种美味佳肴。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凭借管窥蠡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最终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现在的家长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因为小小的细节或者一个小问题。</p><p>4、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甲骨文的发现相传清末,北京城内有一位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疟疾请太医诊治。太医诊脉后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是常用以补肾的药材“龙骨”。王懿荣打发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家老中药店达仁堂按方购药。药买回后,王懿荣打开药包一一审视,无意间发现药包中的“龙骨”上刻有一种和篆文相似而又不太能认识的文字。这一发现使他大为惊讶。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古文字有很深的造诣,“龙骨”上的这些奇异文字,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寻根问底,派人到那家中药店将所有带有文字的“龙骨”全数买回。</p><p>5、第05课时 杜甫诗三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2.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月夜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昭君不惯胡沙远 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 B C D3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p><p>6、4大学节选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恶恶臭(w)()(xi)好好色(ho)(ho)忿懥(fn zh) 哀矜(jn) 敖惰(o du)贪戾(l) 偾事(fn) 絜矩(xi j)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此之谓自谦(“谦”通“慊”,满足)(2)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安(2)明(3)致(4)诚(5)机(6)得(7)修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所以事君也(名词作动词,侍奉)(2)一家仁,一国兴仁(形容词作动词,讲究仁义)(3)上老老而民兴孝(形容词作动词,尊敬)(4)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形容词作动词,重视)(5)上长长而民兴弟(形容。</p><p>7、第3课 老人与海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鲭鲨/腈纶 阔大/括号 吞噬/卜筮B榫头/鹰隼 脊鳍/耆老 蹿升/撺弄C黏液/粘稠 破绽/纱锭 船桨/奖品D嘎吱/戛然 残骸/惊骇 支撑/掌舵2下列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苍皇晴朗温和狠毒无比残缺不全B踪迹波涛汹涌奋不顾身慢不经心C精采倒霉透顶蜂拥而至胡思乱想D理睬目瞪口呆水泄不通凶残嗜杀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煞费苦心地把多层含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意在使读者从故事里读出完整的人生哲。</p><p>8、捕捉“动情点”1你认为下面这段文字的动情点在哪里?试作简要分析。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面一段文字是动作描写,其刻画的动情点在“傣族女子的婀娜多。</p><p>9、自读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23980070】(1)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__________。 (2)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____________加以评比的。 (3)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____________。 A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同日而语B同日而语混为一谈相提并论C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混为一谈D混为一谈同日而语相提并论【解析】相提并论:把截然不同或不是一个性质的人或事物摆在一起进行评论。混为一谈: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同。</p><p>10、琵琶行(并序)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命曰琵琶行命:取名B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字C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D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解析】C项,暂:忽然,一下子。【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导学号:21680065】A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B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C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解析】A项,颜色:古义是容颜;今义是色彩。B项,老大:古义是年龄大;今义是排行第一的人。C项,衣裳:古义“衣”指上。</p><p>11、2017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胡适曾在评价儒林外史时对“缀段性叙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广受青睐,一些中外电视系列剧具有明显的“缀段性叙事”特点。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缀段性叙事”曾被指有“致命弱点”。不少学者以西方小说的结构标准,借。</p>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相关PPT文档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