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

好仁不好学。好仁不好学。语出《论语&#183。——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C.何事于仁。答案 D。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使子路反见之 D.长幼之节。A.子路从而后。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答案 B。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Tag内容描述:<p>1、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释文题“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p><p>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举直错诸枉答案D解析“错”通“措”,译为“安排、安置”。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在家无怨B尧舜其犹病诸C非礼勿视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答案C解析A项“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族”。B项古义为“担忧、忧虑”。D项古义为“贫困”。均与今义不同。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答案C解析中“诸”用在。</p><p>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与? 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 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答案D解析 A项“与”通“欤”。B项“而”通“尔”。C项“反”通“返”。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明日,子路行以告C子路从而后D鸟兽不可与同群答案D解析A项“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B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C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上文是原因、方法。</p><p>4、二、当仁,不让于师释文题“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p><p>5、当仁,不让于师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B舍瑟而作 舍:舍弃C为国以礼 为:治理D其言不让 让:谦让答案B解析舍:放下。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夫子矢之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莫春者唯求则非邦也与斯人也而有斯疾也A B C D答案D解析“知”通“智”。“矢”通“誓”。“以”通“已”。“希”通“稀”。“莫”通“暮”。“与”通“欤”。3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p><p>6、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p><p>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敏于事而慎于言C今也则亡D出则弟答案B解析A项“女”通“汝”,你。C项“亡”通“无”,没有。D项“弟”通“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之人。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生而知之者B困而学之C困而不学D鲤退而学诗答案C解析C项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其他三项均为顺承关系的连词,译为“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B古之学者为己C尝独立,鲤趋而过庭D好仁不好学答。</p><p>8、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p>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相关DOC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