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洋务运动。2.导学号84164121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在(D )。A.8 B.10。C.12 D.14。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Tag内容描述:<p>1、第二单元 第6课 洋务运动 学习目标:1、说出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前后期的口号以及主要内容。2、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3、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影响。诊断补偿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预习导航1、找出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前后期的口号以及主要内容。2、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3、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影响。新知导学1、说说洋务运动的背景?2、洋务派创。</p><p>2、第13课五四运动知识点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B)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导学号84164114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D)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取消“二十一条”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民主、科学知识点二五四运动的扩大3.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最先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爱国斗争的是哪个城市的工人(B)A.北京B.上海C.天津D.唐山4.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是(B)A.青年学生B.工人阶级C.商人D.。</p><p>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抗日联军 八路军A BC D2.1935年期间,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了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投靠日本的运动。该“运动”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3.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在当时的含义是指( )A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B日本侵略热河,进攻察哈尔C日。</p><p>4、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在中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敬告青年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庶民的胜利2.导学号84164121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在(D)A.新文化运动前期B.新文化运动后期C.五四运动前D.五四运动后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是(C)A.毛泽东B.李大钊C.陈独秀D.董必武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召开的地点是(A)A.上海B.北京C.武昌D.长沙5.导学号8416412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心工作是(A。</p><p>5、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A.中华民国的建立B.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2.导学号84164107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B)A.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青年杂志和清华大学D.新青年和清华大学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3.狂人日记的作者是(D)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4.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A)A.民主、科学B.民主、自由C.科学、博爱D.平等、博爱5.导学号84164108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A.思想解放运动B.无产阶级革命的尝试C.资。</p><p>6、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这所新式学堂是(B)A.万木草堂B.京师大学堂C.京师同文馆D.北洋西学堂2.导学号84164179右面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C)A.隋朝B.唐朝C.清末D.中华民国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A)A.申报B.中外纪闻C.民报D.新青年知识点二文学艺术的成就4.下列说法能体现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作品的共同点的是(A)A.弘扬时代精神,批评。</p><p>7、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第8课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1)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2)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纲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正式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主张,即三民主义。(4)影响:同盟会成立后,海内外革命者纷纷加入。各地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革命形势日益高涨。2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3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p><p>8、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p><p>9、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点一九一八事变1.下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内的“残历碑”,它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年的抗日战争(D)A.8B.10C.12D.14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当时游击队的领导人是(B)A.杨虎城B.杨靖宇C.周恩来。</p><p>10、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p>11、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二、第二次国共合作,三、淞沪会战,四、南京大屠杀,你还记得日本侵华的步骤吗?,温故而知新,一、七七事变,1.爆发,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炮轰我军驻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卢沟桥距北平十余公里,是北平西南的门户。,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p><p>12、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抗战取得的战绩及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p><p>1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战争B.都是因鸦片输入而引起的C.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D.两次战争都是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2.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报复B.镇压三元里起义C.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签订南京条约3.英法联军舰队指挥官何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在亚罗号事件之后,联军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过火,但并没有侵占中国的企图。最重要的是,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中。</p><p>14、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管理】知识点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调整: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 的土地政策。法令文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 ,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 ,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土地。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 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改革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p><p>15、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p><p>16、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点一七七事变1.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于(A)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柳条湖事件D.“八一三”事变2.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事件为(B)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一二八事变D.西安事变3.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佟麟阁、赵登禹,以其名命名街道的城市是(B)A.上海B.北京C.天津D.广州知识点二第二次国共合作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改编为(D)A.中国人民解放军B.中国人民志愿军C.工农革命军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5.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领。</p><p>17、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点一平型关大捷1.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某地伏击来侵的日军,并歼敌1 000多人,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这次战役指的是(A)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淞沪会战2.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的地点在今天的(D)A.山东省B.陕西省C.河北省D.山西省3.关于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在国民政府组织的徐州会战中取得的B.八路军取得的战绩C.全民族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知识点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4.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枢纽是(D)A.重庆B.西安C。</p><p>18、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p><p>19、第19课 七七事变 与全民族抗战,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0多万冤魂,今天就让我们重回那段苦难的历史,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日本,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赵登禹、佟麟阁两将军壮烈殉国。,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保卫北平,保卫北平的战斗 _______、______ 将军壮烈殉国。7月底____ 、____ 相继失陷。</p><p>20、第二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导学号84164061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它们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A)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3.导学号84164062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A)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维新变法时期4.下列对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背景因素的分析,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