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第1课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图解或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课时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Tag内容描述:<p>1、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2.了解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3.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及功能区分类。4.理解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5.理解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2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2)经济地理区位3城镇空间布局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较大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3)交通运输枢纽处,常形成比较大的城市。(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p><p>2、课时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2.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1表现及成因(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2陆地自然带(1)形成过程(2)名称及分布(以北半球为例)(3)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断1地中海气候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 )探究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我国南北从4N。</p><p>3、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矿产等)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分布格局及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1)平原世界:绝大部分特大城市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中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2)山区:多分布于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3)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2)影响区位选择:城市大多分布在具有适度降水、适。</p><p>4、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c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能够结合某一区域地表形态来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c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2外力作用可以形成侵蚀堆积地形:地区外力作用地表形态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青藏高原挤压抬升,。</p><p>5、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B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C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D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先感到左右摇晃,然后是上下颠簸【解析】地震时,纵波传播速度快,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2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个圈层是(B)A岩石圈和地幔 B地壳和地幔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核【解析】地幔和地壳是以莫霍界面为界。3读下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D )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解析】 根。</p><p>6、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b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举例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c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能够结合所学,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危害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如下图)2分类(1)气象灾害(2)地质地貌灾害(3)生物灾害(4)海洋灾害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4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p><p>7、第一章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回答13题。1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图中C点的昼长为(C)A24小时 B12小时 C20小时 D10小时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B)A太原 B长春 C南昌 D昆明3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C)A4小时 B10小时C20小时 D24小时【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约是20小时。第2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p><p>8、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D)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C太阳能发电 D煤炭2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C)A低纬度、太阳高度大的海南岛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解析】第1题,煤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这是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其他均为直接利用。第2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最适合使用太阳灶做饭。3下面。</p><p>9、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聚落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d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并能够结合某区域示意图来分析某地理要素变化对聚落产生的影响c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表现:主要影响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2)典型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p><p>10、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提升专题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策略1.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区域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总体来讲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1)自然因素区域自身生态的脆弱性,往往是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诱因。某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自然要素发生变化,这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光照、热量、降水等因素出现异常,会成为区域生态破坏的潜在威胁。关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要结合区域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进行整体分析。(2)人为因素区域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人。</p><p>11、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学习目标1.结合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干流剖面等示意图,描述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成就。3.通过案例研究,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措施和经验。4.能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对某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关注我国的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阅读教材P4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p><p>12、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1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D)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解析】生物圈跨多个圈层,故A为生物圈,排除A、C项,水圈位于岩石圈之上,故选D。2对以下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A珠穆朗玛峰B墨西哥湾C刚果盆地 D夏威夷群岛【解析】珠穆朗玛峰处地壳最厚。(2018山西阳泉模拟)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34题。3下列。</p><p>13、课时1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说明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通过分析东北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并能够合理布局。一、东北地区区域概况1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山区森林资源丰富。(2)中部为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3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p><p>14、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及其途径。3.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形式。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3整体性的体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p><p>15、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材P32探索发现当开灯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干沙的温度较高,而水的温度较低;关灯一段时间后,干沙温度降低的比水温降低的快,并最终温度相等。这是因为干沙的比热较小,吸热较快,放热也较快,而水的比热较大,吸热慢,放热也慢。教材P34阅读火山喷发出的颗粒物增加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使更大部分的蓝色光在到达你的视野之前就已经被折射掉了,剩下更为集中的红色和橙色的太阳光,使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变得更红。教材P35思考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p><p>16、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b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上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c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结合图示,能够归纳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d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够提出合理化的措施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2)衡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2气候变化史的划分从时间尺度来。</p><p>17、第一章第一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2018年1月4日晚我国出现了2018年首场流星雨。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流星体属于(B)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2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C)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解析】第1题,图中流星体属于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第2题,由于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因此来自宇宙空间的流星体会。</p><p>18、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D)【解析】90W在0经线以西。读下图,完成23题。2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A点A B点B C点C D点D3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B)A2个 B5个 C3个 D1个【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而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 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p><p>19、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原始森林的分布。2.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生态脆弱性。3.掌握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及保护的措施。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1资源属性: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2作用3现状由于人类长期的开发,多数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殆尽,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是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东南亚地区。</p><p>20、第一章第一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2018潍坊检测)旅行者1号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读图,完成12题。1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A )【解析】天体系统的范围由小到大是:D地球或月球构成C地月系,C和其他行星系等构成B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是A银河系,所以据图判断A项正确。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p>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相关PPT文档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相关DOC文档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行星地球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行星地球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高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行星地球第1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行星地球第1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试题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模块综合试卷(二)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章末总结学案湘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4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检测试卷四新人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学案湘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检测试卷鲁教版.docx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期中综合检测鲁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阶段质量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中图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阶段质量检测(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图版.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