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文言文
2018年高考文言文大纲解读。(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则。◎虚词解决方法。2018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考试对虚词要求。《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
2018年高考文言文Tag内容描述:<p>1、2018年高考文言文大纲解读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向1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p><p>2、2013年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一)翻译方法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p><p>3、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则【阅读训练一】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p><p>4、考试大纲说明,虚词用法例释,考试虚词要求,虚词基础知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虚词解决方法,2018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考试对虚词要求,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返回,高考文言文虚词,虚词基础知识篇,文言虚词。</p><p>5、2018届高考 文言文复习,一、课本是我们教学的范本,也是考试出题的依据,脱离课本就是脱离了根本。 二、要求学生天天读课本,包括课文和注释。 三、每一课的知识点都应该扎扎实实地过一遍,甚至多遍。,文言文复习不能脱离课本,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选材及题型特点,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 (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选材及题型特点,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 (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筛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