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编号:15984918]
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主人公雷奈克的思想变化。只想简单地让学生感受当时学生划船时的快乐。(教学反思参考1)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一节诗时。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补画的环节。让学生把白塔的倒影和四周的绿树红墙画出来。这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经过的科学故事。最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中。
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Tag内容描述:<p>1、教学反思参考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故事告诉人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在讲本文中我着重运用了表演文中的重点人物的动作,来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主人公雷奈克的思想变化。当讲到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说:“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同学们说:“玩过。”我接着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怎样发现这个问题的,把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当时的雷奈克医生。</p><p>2、教学反思参考2)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是诗歌,我觉得比较简单,我不想扣多少关键词来深度挖掘,只想简单地让学生感受当时学生划船时的快乐。因此,设计如下:1、你们有过划船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到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我去划船,好担心会掉下去;我去划船,好希望能变成一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我去划船,觉得那里的风很凉快;我去划船,船一抖一抖的,觉得很刺激。2、让学生看第一副图,学生到北海公园划船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的五花八门,“我看到了清澈的河水”“我看到了一层一层的波浪”“我看到了海面。</p><p>3、教学反思参考1)让我们荡起双桨听一位老师上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有这样两个环节引起我的思考: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一节诗时,是这样说的:“北海公园的景色可美了,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二是读三四行诗“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补画的环节,让学生把白塔的倒影和四周的绿树红墙画出来。第一个环节首先让我感觉到老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老师的理解出现问题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引导的偏差。看得出来,学习第一节诗老师的着重点放在了感受北海公园的美景上。。</p><p>4、教学反思参考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经过的科学故事,文章写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生活中的一个偶然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从而说明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中,我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读中学习和积累语言;二是弄清听诊器发明的过程。重点抓住第二自然段进行指导朗读,感悟,最后进行写字指导,造句练习,说话练习和实践活动。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都能复述课文,还有很多学生说起自己的小发明还很头头是道呢!教学这一课,感觉将全体。</p><p>5、教学反思参考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通过语文教学,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教育。但是,要上出一堂能够吸引学生的语文课并非一件易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方法单调、缺乏一定教学手段的语文课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因此,只有教学手段多样化,轻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才能深入学生心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讲世界上第一个听珍器的教学过程,首先进行激趣引入,我拿来一个听诊器让学生谈对它的认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见到的,教室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