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018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编号:3437817]
2018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一、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反思参考2)成语故事。我觉得应抓住每则故事的特点来定学习内容。《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学生的对话朗读。故事短小生动。 学习《自相矛盾》。(教学反思参考3)成语故事。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
2018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Tag内容描述:<p>1、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36名,男生 24 人,女生12 人。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学习了一些字理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班里大多数孩子已养成了认真听课,积极大胆举手发。</p><p>2、教学反思参考2)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这篇课文中所讲的两个成语故事,大多数同学都听过,而且对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好理解。通过对这三则故事的阅读,我觉得应抓住每则故事的特点来定学习内容。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学生的对话朗读,要求学生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争取不看书表演。在汇报交流时,学生表现超出了你的想象。在表演自相矛盾的时候,楚国人夸张的语气,学生都能演出来。特别是有的小组,在表演时用米尺作矛,用小黑板作盾,表演得活灵活现,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滥竽。</p><p>3、教学反思参考3)成语故事两个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 “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一副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这样一来,本课的训练点就找到了。抓住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自然会被激发出来。首先朗读方面,对于这样短。</p><p>4、教学反思参考1)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学习自相矛盾,我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弄懂什么是矛,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p><p>5、15水上飞机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向小读者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章为科普小品,叙述灵活,语言生动,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学情分析: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兴味,语言通畅生动,学生喜欢朗读,教学时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和品位,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作用之大,课文最后一段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水上飞机的语言及行动,联系前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水上飞机的独特作用。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p><p>6、教学反思参考1)水上飞机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以童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主要内容是大海上有一只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于是两者之间展开了对话,从对话中小海鸥知道了这是一架水上飞机,并且知道了水上飞机的本领很大,心里顿觉很佩服。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第一课时依旧是以生字词的教学为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先以谜语导入,让学生们猜一只大鸟真神奇,只喝油来不吃米,呼啸一声冲上天,载客运输飞千里。这个谜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