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编号:10597155]
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
第1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A.禹死后启继位 B.建立武装。[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A.设置三省六部 B.废除宰相制度。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A.①③ B.②④。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Tag内容描述:<p>1、第1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解析材料中提到的“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说明最高权力转移方式发生变化,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政治权力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2(2018临沂高一联考)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形成这种传统的家国观念的政治因素是(B )A君主制 。</p><p>2、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加强集权策划了四大案件,其中之一是诛杀宰相胡惟庸,此后明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B)A设置三省六部 B废除宰相制度C设置军机处 D废除科举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明太祖朱元璋废掉宰相的基本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B项。2(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明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C)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p><p>3、第1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A)禅让制世袭制公有制私有制A BC 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再根据“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的现象可知,公有制逐渐被私有制取代。因此,“大道”是指禅让制和公有制,故选A项。2(2018广州学业水。</p><p>4、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特别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进而弄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分封制与宗法制,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宰相制与内阁制等。2注意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政治体制的创新,并关注其运行特点、历史影响。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内阁制等。3注意把握两条主线,一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与演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宗法制的含义、对象、内容。(。</p><p>5、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学情分析】由于刚接触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尚存在欠缺。而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料如小字注释人物图像实物图像示意图等,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设计理念】在本课的教学思路中,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p><p>6、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2018大同高一联考)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C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解析从材料“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可知该学者评价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故选C项。2(2018南京高一检测)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下列关于明初六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六部分理全国政务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六部的设置削弱了皇权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