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编号:16138852]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
(教学反思参考1)伊索寓言。16 黄山奇松。16 黄山奇松。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反思参考2)黄山奇松。《黄山奇松》一课。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教学反思参考1)黄山奇松。《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教学课时。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Tag内容描述:<p>1、教学反思参考2)伊索寓言由于教学进度上和同规班级差了两课时,所以打算今天一节课把伊索寓言上完。仔细阅读这篇课文,感觉比前面的成语故事要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三个成语故事的道理要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个故事不仅情节简单,而且文章的最后都用精辟的语言把寓意揭示了出来,似乎不需要老师讲过多的内容。于是,课就这样进行了。我打破了常规的做法,把三个寓言混在一起讲,也就是先熟悉故事情节,再分别理解寓意。故事情节自然没有问题,因为主人公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狐狸、蝉、狼),而且这些故事在学生还。</p><p>2、教学反思参考3)伊索寓言寓言,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给人以启示。寓言像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中,去感悟生活的内在意义。我们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言美。本课的三则寓言,表面上看浅显易懂,我采用了短课文长教,浅课文深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品出内涵,品出味道。1.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比如,经过“垂”和“挂”的比较,反复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只有“垂。</p><p>3、教学反思参考1)伊索寓言三则伊索寓言学完了,回想这课的教学轻松却不失深刻。三个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人情不自禁地要循着故事情节读下去。故事结尾,一句精炼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味。为了使得教材的有效性得以更好的发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1.填补文本空白。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例如狐狸和葡萄一课,当狐狸想尽办法也没吃到令它直流口水的葡萄时,它的内心世界一定有着丰富的话语。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兴趣来了,。</p><p>4、16 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时间:1课时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p><p>5、教学反思参考2)黄山奇松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一、以读书为主线。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中要。</p><p>6、教学反思参考1)黄山奇松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p><p>7、16 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p><p>8、教学反思参考1)走遍天下书为侣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它用比较的手法阐述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学生开始很难理解:“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你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学生开始很难解,于是我与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商量怎样引导学生,有的老师说,可以从语言文字的品味去引导,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有的老师说,应。</p><p>9、3、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p><p>10、教学反思参考1)我最好的老师本课教学遵循了“获取知识实践知识创新知识”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形象并领会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属于“获取知识”阶段;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其他阅读材料,巩固运用所学,属于“实践知识”阶段;学生运用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写哲理故事,属于“创新知识”阶段。其中“获取知识”是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础;“实践知识”是知识内化的关键,也是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核心;而创新知识才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使获取的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升华。“教是为了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