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编号:13316179]
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
小说阅读高频考点精析。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它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小说对语言的要求有以下几点。2.人物语言个性化。小说是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结构一部小说的过程。因而在阅读小说时。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二)高考中有关小说人物的命题指向。
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Tag内容描述:<p>1、小说阅读高频考点精析一、高频考点考点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考点2:分析评价人物形象。考点3:感受分析环境描写。考点4: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考点5:分析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考点6: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考点7:赏析写作特色。二、方法点拨考点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首先要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叙事上可以顺叙、倒叙或插叙。一般来说,顺叙的作用是使文章脉络分明,条理清。</p><p>2、语言语言,即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它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这是作家在民族共同语,特别是在人民群众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口头语言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而形成的艺术语言。小说对语言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2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3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4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根据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常见题型有: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p><p>3、整体的调整1阅读方框内的批评也要讲艺术性批评也要讲“艺术”这两篇文章,谈一谈修改稿比原稿好在哪里?明确(1)开头由具体事例引出,吸引读者。(2)增加了事例分析,增强了说服力。(3)观点分析深刻透彻。2文章的整体调整,包括哪几个层面?明确3观点的发展常见有哪两种情况?明确(1)沿原有的思路深化,使所谈的道理更有说服力。(2)对观点的补充和增添。4结合文本中的例文,说说安排文章顺序,结构文章应注意哪些方面?明确(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服从中心的需要。怎样布局最有利于中心表达,就选择怎样布局。(3)符合文体特点。议论。</p><p>4、叙述角度小说是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叙事则可视为小说生成的过程,如何叙事自然是小说优劣的关键。讲述角度是叙述技巧的要素之一。1叙述视角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作者、叙述者、。</p><p>5、探究题探究题往往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究题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积极思考,培养探索和思辨的精神。(一)高考探究题考查的题型1探究主题。2探究人物形象。3探究情节结构。4探究标题。5探究写作意图。(二)探究题的标志大部分探究题有着较为鲜明的标志,如:题干中出现“探究”二字,或要求谈谈“你的看法”“你的观点”“你的理解”“你的认识”“对你的启示”“写作意图到底是什么”。(三)探究题的特点1。</p><p>6、语言的锤炼1阅读“话题探究”中的我有一个梦想片段,说说有什么特点?明确(1)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用比喻,生动形象。(2)和上下文衔接自然,语气连贯,文段本身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什么是语言的锤炼?明确在众多词语、句式、语言风格之间进行选择、调整,让我们的表达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感情。3语言的修改与锤炼可分为几个层次?明确(1)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2)打磨、润色,精益求精,提炼完善。4语言的锤炼包含哪些方面?明确5一个排比句的组成有哪些情况?组织排比句的基本要领是什么?明确排比句组成情况组织排比句的。</p><p>7、人物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一)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请概括的性格特点。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二)高考中有关小说人物的命题指向1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2根据文章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p><p>8、材料的压缩与扩展1作家巴金的两段对同样景色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各自表达效果如何?明确段落手法表达效果A段排比、白描简洁明朗B段比喻、排比、对偶、渲染丰富、细腻、生动2写“读后感”时应注意什么?明确(1)写“读后感”关键是把感受写好。(2)一定要压缩后再复述原文。(3)压缩的内容要与“感受”相对应。3怎么区分“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冗余信息”?明确(1)“必要信息”就是必须让读者知道的内容,包括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让读者知道的主要内容。(2)“次要信息”指为了读者理解必要信息而提供的辅助性内容。(3)“冗余信息”是指不。</p><p>9、局部的完善1阅读“话题探究”中的北京火车站,说说如何修改?明确(1)使用定点写景法(在固定地点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遵循空间顺序。(2)找到车站大楼各部位的名称,还要注意代词、关联词。(3)采用先总后分结构和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四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的描写顺序。2局部性失误常见有哪些情况?明确3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是什么?明确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三点:典型性、新颖性和现实感。典型性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够吻合且体现我们所表述事物、观点的本质。新颖性要求我们选择能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的材料。现实感要求我们立足现实。</p><p>10、阶段质量检测(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之学可能出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p><p>11、阶段质量检测(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风景,作为小说的重要因素,不仅仅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还能孕育人的气质,培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同时,风景描写还能营造氛围,烘托气氛,既用来感染读者,也用来感染作品中的人物。“红高粱”的世界作为独特的风景,兼具了以上的种种作用。如果说人物设计对情节线索和善恶意识的偏离导致了阅读活动的非道德化,那么景物对情节线索的背离和对人物活动的包容则将阅读活动引向对红高粱世界的诗情领悟和纯。</p><p>12、理性思维的深化1如何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实现理性思维的深化?明确(1)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2)对自己的感知还要能够做恰当的概括和说明。(3)梳理思路,使理性的分析构成文章的主线,逐渐显示出文章的轮廓。(4)段落安排上体现内容的递进关系?2为什么说感知需要理性分析?明确分析就是把事物整体分解成若干侧面,这种分解就是认识上的深化。感知往往是比较朦胧的,为了深化自己的认识,需要对自己的感知进行理性分析。3如何对自己的感知做恰当的概括和说明?明确4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呈现理性化分析的深化轨迹的。明确以。</p><p>13、捕捉“动情点”1根据课文中的例子回答,什么是“动情点”?“动情点”有什么作用?明确动情点含义“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作用(1)“动情点”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2)“动情点”的渲染能在文中形成高潮,给读者留下余味和遐想(3)“动情点”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全文结构2阅读噪音的世界,说说作者的“动情点”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明确(1)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具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