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编号:8862276]
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本节知识学习的重点是质量的理解、单位及其换算关系。难点是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为主。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为主。一个物体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本节知识学习的重难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及特征。本节知识学习的重点是光的折射规律。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
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Tag内容描述:<p>1、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本节的内容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探究,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应用。通过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客观评价结果是本节考查的主要方向,通常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知识点有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读数,速度的计算,误差的分析等,难度一般不大。一、怎样测量速度实验原理:。实验测量器材:刻度尺、机械停表。我们只需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运动的时间即可算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如果要探究一段路程中速度的变化,只需将经历的。</p><p>2、运动的描述知识梳理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这节课是学习快与慢和直线运动的基础,也是学习第八章力和运动的前提。本节课考查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知识点有1判读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2参照物的选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相对运动和“同步”的问题上同学们格外注意,很容易出错。一、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一看被研究的对象是否是宏观物体,二看宏观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p><p>3、质量本节知识学习的重点是质量的理解、单位及其换算关系,难点是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中考命题多以质量的理解及估测、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方法、天平的正确读数为主,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上。一、质量1质量的概念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而物质是指组成物体的材料,一个物体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如汽车;同种物质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如铁球和铁锅是不同的物体,而它们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铁锤与小铁钉都是由铁组成的,但由于铁锤的。</p><p>4、透镜本节知识学习的重点是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本节内容是凸透镜成像学习的前提,中考考试重点,以考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主,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为主,难度通常不大。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表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透明元件就是透镜。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它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如下图甲所示。2凹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如下图乙所示。二、透镜基本要素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称光轴(如下图所示)。2光心:。</p><p>5、眼睛和眼镜本节知识学习的重难点是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视力矫正。中考命题多以近视眼、远视眼的识别及其矫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难度适中。一、眼睛的视物原理1人眼的构造眼睛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眼球里有一个透明囊状物叫做晶状体。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体是玻璃体。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射进眼睛里的光线,经过晶状体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p><p>6、质量本节知识学习的重点是质量的理解、单位及其换算关系,难点是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中考命题多以质量的理解及估测、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方法、天平的正确读数为主,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上。一、质量1质量的概念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而物质是指组成物体的材料,一个物体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如汽车;同种物质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如铁球和铁锅是不同的物体,而它们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铁锤与小铁钉都是由铁组成的,但由于铁锤的。</p><p>7、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知识学习的重难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及特征。中考主要结合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考查成像特点、成像大小的调节,是中考的重点,难度中等,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一、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a目镜()短焦距):靠近眼睛的一组凸透镜,成正 立、放大的虚像,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b物镜(长焦距):靠近被观察物体的一组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的物体。d反光镜:反光镜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用;另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暗时用,它们的作用都是反射一。</p><p>8、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 某同学早晨洗脸时,对着太阳喷出一口水,发现眼前有一条“彩虹”;接着,他背对着太阳又喷出一口水,却没有出现“彩虹”。你也体验一下这一过程,你觉得形成“彩虹”需要具备的条件是:(1)__面向太阳__;(2)__形成水雾__。2.下列测量工具中,用来测量长度的是(A)A刻度尺 B秒表 C温度计 D天平3.撑杆跳高运动员要落在厚厚的海绵垫上,轮船靠近趸船时相互接触处挂有缓冲轮胎。警察对高楼坠落人员施救时,在地面铺上空气垫。(1)请你也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__跳远时,人要落在沙坑里__。(2)根据以上现象,小明提出。</p><p>9、光的折射本节知识学习的重点是光的折射规律,难点是正确确定折射角、入射角,根据两角的大小关系判断介质的种类,以及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中考命题多以光的折射现象辨析、光的折射规律计算为主。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光的折射作图的考查呈上升趋势,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为主。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的概念光从一种物质斜射人另-一种物质时 ,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基本概念一点:人射点O,人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两角:人射角,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线。</p><p>10、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知识学习的重难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及特征。中考主要结合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考查成像特点、成像大小的调节,是中考的重点,难度中等,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一、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a目镜()短焦距):靠近眼睛的一组凸透镜,成正 立、放大的虚像,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b物镜(长焦距):靠近被观察物体的一组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的物体。d反光镜:反光镜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用;另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暗时用,它们的作用都是反射一。</p><p>11、光的反射本节课学习重点是学习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难点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具体应用和光路作图。中考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实验探究题等,难度中等。一、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义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基本概念一点光在物体表面上的投射点叫做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三线入射光线投射到物体表面的光线。如图中的AO法线过人射点O,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它是一条辅助线,通常用虚线表示。如图中的ON反射光线从物体表面返回的光线。如图中的OB。</p><p>12、噪音的危害和控制本节主要学习声音的利用,重点是对声音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的区分。声音在介质中已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同时也传递着信息,特别是超声在生活生产中有许多应用,这也是中考时的重点考查内容。中考常见考试题型为填空题和选择题,主要让学生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同时也会考查超声与次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一、噪声的定义和来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波形图中,噪音振动无规律,杂乱无章,而乐音的波形比较规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p><p>13、光的色散本节知识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对“光的色散”实验的探究,了解和解释生活中有关色光混合和物体颜色的问题。本节内容不是中考的重点,所占分值较少,以考查光的色散现象和物体颜色的判断为主,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难度通常不大。一、光的色散1实验探究:光的色散如果所示,让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探究归纳: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可见,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光的色散让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p><p>14、平面镜成像本节课学习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具体应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主要考查的是实验器材的选取、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是中考的热点,难度中等,主要题型是实验探究题;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常结合光的反射进行作图,难度中等偏下,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一、平面镜成像特征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宁静的水面是天然的平面镜,水中的“桥”就是桥经水面反射形成的像。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实验装置:透明的。</p><p>15、汽化和液化本节课学习重点是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难点是对液体沸腾特点的理解。历年中考命题几乎都涉及本节知识,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的汽化、液化现象,判断现象是属于汽化还是液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重点是自然生活现象中汽化、液化的实例判断,探究观察水的沸腾规律。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一、汽化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如: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水烧开后逐渐减少等。2汽化方式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二、沸腾 1沸腾的概念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p><p>16、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梳理本节课学习重点是对光源和光的传播特征的认识,难点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历年中考命题主要考查光源的判断和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题型难度不大,需把握好光源的特征,理解常见的直线传播现象,特别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征。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一、光源光是由某些能发出光的物体产生的。我们把那些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太阳、正在发光的萤火虫、正在发光的电灯及点燃的蜡烛等都是光源。光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光源,如太阳、正在发光的萤火虫、水母、灯笼鱼等;另一类是人造光源,。</p><p>17、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本节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中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二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试题多以我们熟悉的生活现象为背景,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考查形式主要以填空和选择为主,也可能出现简单的实验题,难度较小。一、声音的产生通过生活中的敲鼓声、扬声器声等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关于声音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和气。</p><p>18、1.3 汽化和液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压缩乙醚成液体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烧开水时冒“白气”D清晨树叶上的露水形成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关于气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沸腾前,水中气泡少,在上升过程中变小B在水沸腾时,水中气泡多,在上升过程中变小C在。</p><p>19、5.4光的折射 课时作业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空气,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此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_偏折,此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2、图541四种光的折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图5413、已知光从某种介质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为41,折射角为49,若光从空气射向此介质,入射角为49,折射角为 ,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此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 。4、如图542,是一束光射到空气和某种玻璃的分界面后在两种物质中的传播路线,相互垂直的两根直线分别表示界面和法线。由图可知:入射。</p><p>20、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一、知识回顾(一)质量1.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用_______表示,基本单位是_________,常用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kg=_________t=__________mg=_________g。2.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____,测量物体时不能超过天平的______,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___。3使用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面上,把_________放到标尺的__________线处,若天平尚未平衡,通过_________来调节,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物体放在______托盘,砝码放在_______托盘(即______物______码),读。</p>
【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相关PPT文档
【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