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安徽省蚌埠市行知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编号:21507892]
安徽省蚌埠市行知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第4课时 科举制的创立 一、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安徽省蚌埠市行知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Tag内容描述:<p>1、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 明长城 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 农政全书 2 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 培养自尊自信 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p><p>2、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掌握唐代中晚期至五代 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确我 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理解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和表现 正确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关注当今经济的发展 学。</p><p>3、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1 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 即农业 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明朝中后期我国出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实行的 闭关锁国 政策及其影响 2 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p><p>4、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 学习目标 1 掌握宋元时期史学 宋词及杰出的词人 元曲和关汉卿 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对 文献资料 插图的鉴赏 培养审美能力 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p><p>5、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1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忽必烈建立元朝 水陆交通的发展 中外交往等基本史实际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 内容和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 概括元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探讨元朝民族融。</p><p>6、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一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 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包括赵州桥 唐都长安城 雕版印刷术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杜甫和白居易 2 通过学习 认识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以此激发。</p><p>7、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学习目标 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娱乐活动 节庆风俗 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原因 认识经济繁荣发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学习重点 衣食住行的变化 瓦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p><p>8、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 一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 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 绘画成就以及石窟 音乐 舞蹈等艺术成就 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 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 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2 理解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p><p>9、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 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日本 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 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 理解分析隋唐时期。</p><p>10、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 1 识记明朝的建立 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 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 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 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 从概念上理解何为。</p><p>11、第3课时 开元盛世 一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 掌握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以及经济上繁荣的表现的知识 2 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学习重点 开元盛世 唐都长安 学习难点 曲辕犁和筒车的结构原理和先。</p><p>12、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2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进行想象 分析史料 探究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培养其感知历史 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 3 引导学。</p><p>13、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 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建立后金政权 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 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 通。</p><p>14、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学习目标 1 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等史实 2 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两次。</p><p>15、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 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 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 理解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 隋朝大运河 学习难点 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全面分析和评。</p><p>16、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学习目标 1 掌握五代 辽 宋 夏 金各政权的基本情况 2 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点 认识民族友好 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 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 正确看待。</p><p>17、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 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 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 简述四大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和 红楼梦 的成就 理解其思。</p><p>18、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1 了解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 通过观察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读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 通过对。</p><p>19、第2课时 贞观之治 一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 掌握唐朝的建立以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 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习重点 贞观之治的原因 学习难点 对唐太宗 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p><p>20、第4课时 科举制的创立 一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 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 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 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难点 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 精彩课堂 展现独特自我 自主学习 我的课堂 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 详细阅读教材 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 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时期 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 开始用 的方法。</p>
【安徽省蚌埠市行知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