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导论
第5章 安全方法论。1.了解本质安全化方法。3.掌握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3.掌握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重点掌握安全目标管理。安全与否取决哪些关系。安全与否取决哪些关系。6、事故案例。11、安全文化建设概念。起钻至井深1948.84m。1.1 安全的概念。以防止事故发生为第一目标。2)事故发生中的安全。第4章 安全认识论。
安全工程导论Tag内容描述:<p>1、1,双击添加主标题,第5章 安全方法论,曲 方 教授 博士 2013年3月,2,第5章 安全方法论,本章学习目标及内容: 1了解本质安全化方法; 2了解人机匹配法; 3掌握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重点掌握安全目标管理; 4理解系统方法;掌握系统工程在解决安全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 5了解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法; 6掌握奖惩相结合的经济激励法,理解激励的定义以及经济激励法的功能; 7了解风险、风险评价、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的定义,理解后三者之间的关系。,3,第5章 安全方法论,方法论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p><p>2、1,双击添加主标题,第5章安全方法论,曲方教授博士2013年3月,2,第5章安全方法论,本章学习目标及内容:1了解本质安全化方法;2了解人机匹配法;3掌握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重点掌握安全目标管理;4理解系统方法;掌握系统工程在解决安全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5了解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法;6掌握奖惩相结合的经济激励法,理解激励的定义以及经济激励法的功能;7了解风险、风险评价、风险分析、风。</p><p>3、一、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安全和危险的绝对和相对性;3、安全的复杂性,安全与否取决哪些关系?4、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5、事故的定义;6、事故案例;7、事故的可预防性;8、系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根本区别;9、事故树;10、决策树法;11、安全文化建设概念?12、安全文化包不包括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外的人员。13、在实际的生产劳动中,周围环境的温度会导致事故的发生?14、在生产劳动中,心境、情绪的起落是否重要?15、我国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是?1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17、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怎么着。</p><p>4、一、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安全和危险的绝对和相对性;3、安全的复杂性,安全与否取决哪些关系?4、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5、事故的定义;6、事故案例;7、事故的可预防性;8、系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根本区别;9、事故树;10、决策树法;11、安全文化建设概念?12、安全文化包不包括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外的人员。13、在实际的生产劳动中,周围环境的温度会导致事故的发生?14、在生产劳动中,心境、情绪的起落是否重要?15、我国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是?1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17、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怎么着。</p><p>5、案例1: 中石油川东气矿“12.23”井喷事故,导致243人死亡,20000多人受伤;10多万人紧急疏散,6万多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近9262万元。,2003年12月23日时2分,地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境内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井钻至4049.68m时,因需更换钻具,经过35分钟的泥浆循环后,开始起钻 12时,起钻至井深1948.84m,此时,因顶驱滑轨偏移,致使挂卡困难,于是停止起钻,开始检修顶驱。16时20分检修顶驱完毕,继续起钻。 21时55分,起钻至井深209.31m时,录井员发现录井仪显示泥浆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组分出现异常,泥浆总体积。</p><p>6、第1章 安全的历史发展,1.2 安全的历史,1.1 安全的概念,1.3 安全科学的发展,1.1 安全的概念,1)事故发生前的安全,安全检查 安全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 安全培训 个体防护设备的发放 安全教育 设备安全检验检测 安全设备的检修维护,特点:以防止事故发生为第一目标,以减少事故发生后可能带来的伤害为第二目标,1.1 安全的概念,2)事故发生中的安全,安全报警 安全装置的起动 安全设备的连锁,特点:以制止事故为第一目标,以减少事故发生后可能带来的伤害为第二目标,1.1 安全的概念,3)事故发生后的安全,救援 恢复,特点:以救人为第一目标,以挽救经。</p><p>7、双击添加主标题,第4章 安全认识论,曲 方 教授 博士 2013年3月,第4章 安全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亦称知识论。 认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等。 中国传统哲学中认识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p><p>8、1,双击添加主标题,第3章 安全观,曲 方 教授 博士 2013年3月,2,3.1 引言,安全观作为人们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它一般包括对威胁的来源、安全的主体、安全的内涵及维护安全的手段等方面的综合判断。 一方面,随着威胁来源和安全主体的变化,安全观的内涵也与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p><p>9、1,双击添加主标题,第2章 安全属性,曲 方 教授 博士 2013年3月,2,第二章 安全属性,安全属性是认识安全本质的基础,是安全学理论最基本的内容,也是讨论安全理论的主线。因此,对安全属性的认识在安全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由于安全的主体是人,正如人具有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样,安全也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是安全的这两个属性是紧密相关的,要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对两者进行认识。 本章以人的属性。</p><p>10、案例1: 中石油川东气矿“12.23”井喷事故,导致243人死亡,20000多人受伤;10多万人紧急疏散,6万多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近9262万元。,2003年12月23日时2分,地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境内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井钻至4049.68m时,因需更换钻具,经过35分钟的泥浆循环后,开始起钻 12时,起钻至井深1948.84m,此时,因顶驱滑轨偏移,致使挂卡困难。</p><p>11、安全工程专业导论(16课时),徐文彬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本课程主要目的,使安全工程专业的新生能够了解本专业学习的目标、定位、就业去向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了解所学专业的整体知识体系,了解基础知识与专业的关系、所学专业发展的脉络、专业知识与专业的关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以及课外研学的要求; 同时促使学生尽快适应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