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职业卫生
二氧化硫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氧化硫的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是在生产劳动或其他职业活动中。职业病患者在获得工伤赔偿后获得民事赔偿 在现实生活中。职业病患者苏利用现行法律不仅获得工伤赔偿。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Tag内容描述:<p>1、113名砂石路面养路工人尘肺病调查报告 113名砂石路面养路工人尘肺病调查报告 某县属福建林区之一,林业公路为砂石路面,为了解砂石路面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我们与南平市职业病防治院联合对该县公路砂石路面养路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检查对象与内容 野外砂石路面养路作业工人工龄满5年以上者,计113名,最小年。</p><p>2、2014年发现职业卫生隐患49万项 国家安监总局透露,2014年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共监督检查企业近25.8万家,发现职业卫生方面的问题和隐患49.2万项,下达执法文书22.2万份,罚款5820万元,责令停产整顿1904家,提请关闭1494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2014年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情况通报显示,各地在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中暴露一些问题,如个别地区不重视职业卫生监。</p><p>3、一起五硫化二磷引起的急性硫化氢中毒案例床分析 事故经过 患者白某,女,35岁,分析工,于1998年10月7日上午10时30分与同班工人赵某到存有五硫化二磷原料大桶的仓库内采样,行到门口处2人同时闻到臭蛋味,白某戴橡胶防毒口罩 一人进库采样,赵某在门外监护。库房长40米,宽9米,高3.5米,内存放原料大桶约90桶;室内通风不良,无主动排风设施。进入库房内距门。</p><p>4、2002年重庆市巴南区某铅冶炼厂职工 为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我们于2002年1月13日对巴南区某镇某冶炼厂全体职工共34人进行了铅作业的职业健康检查,现就其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铅冶炼厂基本情况 该厂建于1984年,开始拆废旧蓄电池内的铅集板作原料炼铅,现逐步达到。</p><p>5、一起五硫化二磷引起的急性硫化氢中毒案例 摘要:白某,分析工,在采集五硫化二磷样品时,因五硫化二磷潮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而发生中毒。患者入院后根据其临床表现,按急性硫化氢中毒处理,采用高压氧、能量合剂及神经细胞活化剂等综合治疗,15天后临床治愈出院。 1 事故经过 患者白某,女,35岁,分析工,于1998年10月7日上午10时30分与同班工人赵某到存有五硫。</p><p>6、一次性丁腈手套正确穿戴及应用 正确穿戴手套,有助于防止因接触危险物质、产品和流程而被感染。 正确脱除手套,有助于防止对自身及环境造成污染。 适用行业 实验室人员:丁腈手套贴手舒适,性能稳定,*的耐化学性,能够避免化学物质对皮肤的刺激和伤害,是实验室人员的*选择。 急救护理:作为在穿戴者和病人之间的屏障,这是另一个手套的重要使用领域。丁腈检查手套,不含乳胶不致过敏。</p><p>7、一起因处罚不当被撒销的职业卫生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2004年10月20日,卫生局监督所执法人员对仁怀市某(科兴)塑料厂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存在诸多问题,便向其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其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完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车间要加强通风换气,生产工人要配戴有效的防尘防毒面具等。2005年4月20日,执法人员再次对其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厂仍。</p><p>8、一起一氧化碳中毒分析 事故经过 1983年月25日上午8时左右 某钢铁厂第一薄板车间检修工王某对煤气退火炉进行检修,王某在检修完毕后开始调试时.阀门突然漏气,大量煤气从其上方逸出.王某因吸入过量煤气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入医院急救脱险。同年11月9日下午6B,1-左右,该厂耐火车间焙烧工忻某在打开焙烧炉看火时,因炉中燃烧不完全,致使一氧化碳逸出,忻某因吸入。</p><p>9、123例石棉肺的胸膜斑X线分析 摘要:通过对大连地区123例石棉肺出现的56例胸膜斑的X线特征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在诊断石棉肺时,只要有明确的石棉接触史,当X线胸片出现明确的胸膜斑,不论其发生的部位,都应进行石棉肺的诊断。 关键词:石棉肺 胸膜斑 X线 大连地区石棉肺患者中胸膜斑的发生较多,现就其胸膜斑的X线表现特点进行整理分析,为石棉肺的临床诊断和尘肺诊断标准的修。</p><p>10、2起亚急性二氯乙烷职业中毒调查 2006年5月初,江山市有2家U-PVC胶粘剂生产行业相继发生职业性亚急性1, 2-二氯乙烷重度中毒事件,2名中毒工人因抢救无效死亡,现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 病例1 徐某,女, 39岁,系江山市某胶粘剂厂工人。2006年3月1日起进厂,主要是从事胶水灌装、盖罐盖与装箱工作。每日工作8小时,其中每天封盖作业3小时左右,装箱作业约5小时。之前。</p><p>11、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 一、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与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相比,本次修订主要修改有: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将接触石棉粉尘者出现胸膜病变后的分期纳入诊断分期中;取消了“观察对象”及有关内容;对尘肺诊断标准片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增加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作为尘肺诊断的方法之一,并增加。</p><p>12、一起二氧化氮急性中毒的调查报告 2003年8月18日南靖县某台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工人,因清理腌菜池引起二氧化氮(NO2)急性中毒事故。共有6名工人中毒,其中1名男性、5名女性。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4岁。现将中毒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中毒经过 2003年8月18日17时,南靖县某台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原料处理车间10名工人开始清理公司用于腌渍青长豆的腌菜池及周。</p><p>13、一例锑冶炼工尘肺病故事分析 事故案例 患者男,56岁,19621981年在锑冶炼炉前岗位工作,其岗位空气粉尘浓度平均34.69 mg/m3,超过允许浓度(10 mg/m3),其中锑尘浓度平均8.95 mg/m3,超过美国24届工业卫生学者会议建议标准浓度(0.50 mg/m3),粉尘中SiO2含量4.14%。该患者自1976年起,出现咳嗽、咯痰、胸闷及体。</p><p>14、一次性防化服使用注意事项 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属于“气密型”(第1种类型)非通风式组合防化服,服装的内部具有独立式隔热型呼吸器(a),其开发和生产过程严格遵循法国和欧盟标准NF EN 943-1: 2003。本防化服适用于防护液态和气态化学品,包括液态悬浮颗粒和固体颗粒,并可重复使用。使用前应特别注意: 1.防化服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2.所有工作均应在监控下进行。</p><p>15、OHSMS的运行控制 一、要求与解析 ()审核规范要求 4.4.6 运行控制 用人单位应确定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和活动,并应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加以规划,使之符合下列条件: (1)对于缺乏程序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 (2)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p><p>16、一起导致硫酸烧伤的事故分析 事故概述 1986年8月25日上午,某热电厂水处理车间准备用盐酸处理阳离子树脂。领导派R和Y去库房搬取盐酸。R穿着泡沫拖鞋和不能防酸碱的衣服,误将一罐浓硫酸搬运过来。在盲目采取烯释措施时,错误地让水流入浓硫酸罐,引起浓硫酸猛烈爆炸喷溅,喷溅到操作者R身上和地面上,R紧急躲避。但是,由于他穿的是拖鞋,行动不便,结果被地面上的酸液滑倒。</p><p>17、OHSMS内审计划的编制 审核计划包括年度审核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年度计划是总纲,审核实施计划则是按照年度审核计划对每一次审核活动进行的具体安排。年度审核计划应由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审核实施计划则应由审核组长编制,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1)年度审核计划 滚动式计划 年度审核计划可以每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p><p>18、肺内粉尘累积量负荷法评价煤粉尘危害的探讨 煤码头工程生产过程中主要卸运的货种是煤炭散货。在煤炭的装卸的输送时,由于振动、落差和煤炭的撒落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扬尘现象,污染作业环境。职工长期工作在存在粉尘的作业环境中,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煤尘,易引起使肺部组织产生间质性纤维组织增生的尘肺病,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痢疾。另外,对人体的皮肤、解膜和粘膜会产。</p><p>19、一起二氧化氮急性中毒的调查 2003年8月18日南靖县某台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工人,因清理腌菜池引起二氧化氮(NO2)急性中毒事故。共有6名工人中毒,其中1名男性、5名女性。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4岁。现将中毒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中毒经过 2003年8月18日17时,南靖县某台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原料处理车间10名工人开始清理公司用于腌渍青长豆的腌菜池及。</p><p>20、一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护鞋各种保护鞋的设计是有其特殊保护功能的,如普通的防砸鞋就是防止当材料下落时对脚的砸伤,特别是对脚趾的保护。有的鞋是用来防止脚底下的锐利物品穿透鞋底而保护脚掌。保护鞋应防水、防滑,并穿着舒适,鞋的头部用钢内衬来保护脚趾,同时鞋的尺寸也要合适。导电鞋的绝缘性、防静电性有时也很重要。 皮肤保护对于某种危害,无法使用防护服时,除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