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拔罐操作规范

拔罐疗法的操作规范。• 三、拔罐法的临床应用。单罐法、多罐法、留罐法、 四、施罐与启罐。选择适当体位与罐的规格。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拔罐体位正确与否。

拔罐操作规范Tag内容描述:<p>1、拔罐疗法的操作规范 一、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玻璃罐。 二、操作方法 (一)火罐法:闪火法 三、拔罐法的临床应用:单罐法、多罐法、留罐法、 四、施罐与启罐 (一)施罐前注意事项 1、拔罐治疗室一般要求。 2、依病情与施术要求,选择适当体位与罐的规格。 3、老年、儿童、体质虚弱患者的拔罐。(二)施罐中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稳、准。 2、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 (三)启罐方法 (四)效应观察 1、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位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通称罐斑或罐。</p><p>2、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p><p>3、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l、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p><p>4、拔罐(一)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2选择体位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1)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2)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3)。</p><p>5、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法是借助热力或其他方法 排除罐中的空气 造成负压 使罐具吸着在皮肤上 引起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罐法又叫吸筒法 古代称为角法 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 拔罐要用罐具 罐具的种类很多 如竹罐。</p>
【拔罐操作规范】相关DOC文档
拔罐疗法的操作规范.doc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docx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doc
《拔罐操作规范》word版.doc
拔火罐操作规范.doc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