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编号:264651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 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1.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2.民族团结的概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Tag内容描述:<p>1、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和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上课班级 八(5)、(6) 教材分析 民族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政策,实现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 学情分析。</p><p>2、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课 题 使用人 编 号 12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p><p>3、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 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图想象知识迁移 利用教材有关照片。</p><p>4、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2.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p><p>5、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重、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观看电影孔繁森等。</p>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