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编号:26589846]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Tag内容描述:<p>1、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课 题 使用人 编 号 12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p><p>2、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和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上课班级 八(5)、(6) 教材分析 民族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政策,实现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 学情分析。</p><p>3、第11课:民族团结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 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p><p>4、 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 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图想象知识迁移 利用教材有关照片。</p><p>5、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重、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观看电影孔繁森等 。</p><p>6、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2) 年 级 审核教师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p><p>7、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1)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 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图想象知识迁移 利用教材。</p><p>8、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2.通过对教材中吉付出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p><p>9、章节 11 课题 第11课民族团结 课时 1 课型 新授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自主 合作 探究 各民族共 同发展 一、自主学习: 民族团结 政策措施 实行各民族 的政策 中央提出了 战略。 意义:对 、 、。</p><p>10、第11课 民族团结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1、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p><p>11、第11课 民族团结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各民族分布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快乐预习 (一)整体感知:根据所给的知识线索,详细阅读教材内容,作出相。</p><p>12、第11课 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记住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3、知道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举出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实例。 学习过程: 【预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教师讲授)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民族区域自治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阅读课文第二目,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课文“各民族共同发展”这一子目,你学到了哪些新知。</p><p>13、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教材分析: 民族团结本单元的教育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 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团结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建设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这个政策很好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形成了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学情分。</p><p>14、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2、 通过对教材中吉付出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p><p>15、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各民族分布特点。 2.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及其作用。 3.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二、温故而知新(3分钟): 1.邓小平被称为 。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形成了 ,该理论于 年中共第 次全国代表。</p><p>16、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二、教学重、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p><p>17、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学习卡片 记录内容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预习案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p>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