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
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实像.。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Tag内容描述:<p>1、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1.透镜 透镜是一种折射镜,是用玻璃、石英等透明物质磨制而成的,其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其光学性质是光照到透镜上,一部分光经透镜两次折射后改变光路,遵循折射规律。,2.凸透镜和凹透镜 例如,放大镜、老花眼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3.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1)透镜的光心:通过透镜的光心的光传播方向 ; (2)透镜的主光轴:透镜的两个球面 的连线。,不改变,球心,4.透镜的典型光路 (1)凸透镜的典型光路(如图5-1-1所示) 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 透镜;,会聚,会聚,焦点(F)。</p><p>2、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力提高训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2-9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2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p><p>3、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本节知识点】(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分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可看到与。</p><p>4、5.1透镜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p><p>5、5.5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前复习】前面我们学了透镜的成像规律回忆一下做下面的几道题1投影仪是根据透镜成放大实像原理制成,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实像2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的虚像,此时用做放大镜3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__时,成缩小的实像,此时用途如照相机4某凸透镜焦距10 cm,若用来观察昆虫的绒毛,应将昆虫放置在__________,用做投影仪的镜头应放置在__________,用做照相机的镜头应放置于__________会做上述题目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答案:1f物距2f2物距f3物距2f4小于10 cm,10 cm与20 cm之间,大。</p><p>6、显微镜和望远镜,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一、显微镜,显微镜发明于16世纪末,而于17世纪始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它大大扩充了人类的视野,把人类的视觉从宏观引入到微观,了解到动物体内的细微结构,直接导致了19世纪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建立。,一、显微镜,一、显微镜,普通显微镜的细菌,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2)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1)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1基本构成:,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光学显微镜的原理:,(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