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第1课时)。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会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第九章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一) 课型。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特点。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第1课时)课型。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Tag内容描述:<p>1、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导学案设计 本课由生活中实例引出功不仅有多少之分,还有快慢 之分,再通过前面已有的速度概念,帮助学生迁移建立新 的概念功率。并借助速度知识,迁移得出功率的定义 及计算公式。 这节要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了解“能”做铺 垫,然后通过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使 学生认识力学中的功和能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 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打基础。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功率的概念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及生活的应用。 教。</p><p>2、39设计人 :张进喜 梁强强 审核人:马小刚 日期:初二夏季学期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P1学习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学习过程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一、力是什么1.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234【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2. 我的。</p><p>3、课题第三节 摩擦力(第二课时)总课时主备人魏露参与人易华玉授课人学习目标1知道日常中常见的摩擦现象. 2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3通过观察分析知道摩擦的利与弊4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摩擦力的情况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仪器轴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主学习课前导学 复习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2.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_____.3.阅。</p><p>4、力第 周 第 课时 设计者: 校审: 目标展示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学习过程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一、力是什么1.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234【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班级: 教师: 组别: 姓名: 主编:八角亭中学物理教研组诚实守信 自立自强团结协作 勤奋拼搏张扬个性 天天向上前 言亲爱的同学们:当同学们翻开由我们老师精心撰写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时,新的一学期物理学习就开始了。在同学们新一阶段学习之前,老师把如何使用导学案告诉同学们,以便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中能轻松、快乐的学习物理。课前使用自学、独学为主导学案通常在课前发到同学们手中,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上这个板块的引领,做到心中有数,有法可依,有标可循,事半功倍。自学时可上网查资料,也可质询他人等以拓展学习渠道,开发课。</p><p>6、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潜水艇、气球的沉浮原理;4能应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预习探学】1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 的托力,这个力叫作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 的,施力物体是 。2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为G,将物体浸入液体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 和液体的 有关。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p><p>7、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第1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解释有关压强的现象;4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5. 知道大气压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6. 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相关现象。【预习探学】1. 物理学中,把 作用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压力方向总是 于物体表面指向被压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 。2.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 物理学中,用 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3.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 与 之比叫做压强。用。</p><p>8、液体的压强学习内容第九章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二)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复习液体压强;2. 学会处理液体压强的相关练习3. 3知道连通器的概念和原理;重难点:会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时间分配导课2分、展示10分、评价5分、凝难解惑10分、测评8分 、反馈、总结5分课堂过程一、复习提问:1.压强公式、变形公式、各量的单位、运用中注意的的问题;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3思考:大家见过家里的茶壶吗?茶壶嘴与茶壶身有什么特点?二、推进新课(让学生展示学案上自主学习内容完成及理解情况):(四)。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p><p>9、液体的压强学习内容第九章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一)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特点;2.通过探究活动会使用微小压强计;3能灵活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重难点:液体压强的规律、特点;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时间分配导课2分、展示10分、评价5分、凝难解惑10分、测评8分 、反馈、总结5分课堂过程一、导课: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2压强公式、变形公式、各量的单位、运用中注意的的问题;3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4思考:手上带上一次性塑料袋,放入水中,有何感觉?二、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学案。</p><p>10、大气压强学习内容第九章压强 第三节 大气压强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大气压的值; 3知道大气压是变化的;重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的值。时间分配导课2分、展示10分、评价5分、凝难解惑10分、测评8分 、反馈、总结5分课堂过程一、导课: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2、液体压强的特点、计算公式公式;3、摄氏度的定义二、推进新课:(一)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二)气体压强存在的实例1.覆杯实验 2.用吸管喝水3.马德堡半球试验 4.皮碗(三)大气压强的大小1、托里拆利实验实验目的实验装置 实。</p><p>11、压强学习内容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3.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重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强公式的运用。时间分配导课2分、展示10分、评价5分、凝难解惑10分、测评8分 、反馈、总结5分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学案(学习过程)一导课: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是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二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学案上自主学习内容完成及理解情况;三学生评价:1由各小。</p><p>12、机械能及其转化【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2.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温故互查】1.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因素? 2.重力势能及影响因素? 3.弹性势能及影响因素?【设问导读】一、阅读课本前三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_______,速度越来越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2.当滚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p><p>13、10.3 气体的压强 基本 环节 基 本 内 容 组织教学 知 识 梳 理 【导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 智 慧 碰 撞 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p><p>14、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2 阿基米德原理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 内容 第十章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 课型:实验课 教学 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重难点:用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时间。</p><p>15、10 2阿基米德原理 第一课时 导学案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自学指导1 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 1 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2 把物体浸入液体 测。</p><p>16、赵集中心学校高效课堂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9 1 杠杆 主备人 程开朗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 理解杠杆的定义 2 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3 会画杠杆的力臂 重点和难点 力臂的定义及画法 预习案 预习导学 1 叫杠杆 2 支点 3 动力。</p><p>17、浮力 学习 内容 第十章浮力 第一节浮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 知道浮力 2 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3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4 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重难点 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时间 分配 导课2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