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3[编号:4824636]
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3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科书第44——45页的例3、例4和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教学目标】。1m3去度量物体的体积。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2. 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2.尽管学生对体积的概念比较生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再向杯中放入土豆。使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更深入。
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3Tag内容描述:<p>1、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的例3、例4和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练习十一的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1m3的概念,建立1m3的大小观念。2.过程与方法:能区别使用1cm3,1dm3,1m3去度量物体的体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准备】米尺,棱长分别为1cm,1dm的正方体。【教学重点】各种体积单位的大小。【教学难点】用体积单位去度量物体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出示一根线、一张纸):一根线的长度用什么单位去度量?(长度单位)一张纸。</p><p>2、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教具学具】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教学重点】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教学难点】体积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比一比:抽生说。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p><p>3、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1. 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2. 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3. 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教具学具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教学重点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教学难点体积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比一比。抽学生说。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师补充:说。</p><p>4、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建议安排4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一中的习题。2.尽管学生对体积的概念比较生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对物体的大小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会的。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来体会并丰富对体积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像教科书上那样做一个实验,在投放土豆前,先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猜一猜,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向杯中放入土豆,验证前面的猜测。重点要对产生这种现象(水位发生变化)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是由于土豆占据了水原来的一些空间位置。</p><p>5、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一第78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更深入,能熟练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全班学生共做用手比划1cm3,1dm3,1m3的大小,并举例说明。2.填空1dm3=()cm3 1m3=()dm31L=()mL 46.5。</p><p>6、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内容由6个例题、3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一组成。体积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体积,也许有过体验,却难以有体积的意识。因此教科书重视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知体积的实际意义以及体积计量单位。例1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土豆放入装有水的杯中,放入前、后杯中水位的变化,来体会水位上涨的原因是土豆挤占了水的位置,并通过“想一想”组织学生列举大量丰富的实例,来感受任何一个物体都是要占有空间的,并且体验到由于物体的大小不同。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就不同,从而建立体积的概念。在学生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