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精品课件变态心理学
以往称为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DSM-III-R(1987)称心境障碍 ICD-10(1992)称心境障碍 CCMD-3(2001)称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一.概述二.恐怖症三.惊恐障碍四.广泛性焦虑障碍五.强迫障碍六.创伤后应激障碍。1、历史2、诊断分类3、患病率。
北大精品课件变态心理学Tag内容描述:<p>1、心境障碍与自杀 (Mood Disorder and Suicide),心境障碍,概述 诊断及症状表现 病因 治疗,概述,以往称为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DSM-III-R(1987)称心境障碍 ICD-10(1992)称心境障碍 CCMD-3(2001)称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流行病学情况 心境障碍 我国1993年在7个地区的调查: 情感性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0.52 终生患病率:0.83 抑郁症 月患病率:美国5.2%,英国5.9-7%(世界精神科联合会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抑。</p><p>2、第五章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s),1,第五章焦虑障碍,一.概述二.恐怖症三.惊恐障碍四.广泛性焦虑障碍五.强迫障碍六.创伤后应激障碍,2,一、概述,1、历史2、诊断分类3、患病率,3,1、历史,18世纪:神经症指神经系统的感觉异常19世纪: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疾病都被从神经症中分离出去20世纪50年代:神经症被认为没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神经功能疾病,曾译为神经官能症1980。</p><p>3、转换及分离障碍(Conversionanddissociativedisorders),转换及分离障碍,一、概述二、转换障碍三、分离障碍,概述,癔症的历史癔症(Hysteria),亦译作歇斯底里中世纪认为癔症是由于妖魔作怪、精灵附体之18世纪认为癔症起源于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异常19世纪末,夏柯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障碍造成的,而弗洛伊德则认为癔症是无意识的动机冲突所致自1980年,DSMIII。</p><p>4、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概述临床症状主要类型病因治疗,概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发病率与患病率,发病率:0.07-0.52,平均:0.24患病率:0.9-17.4,平均:5.8(WHO。</p><p>5、第五章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s),第五章焦虑障碍,一.概述二.恐怖症三.惊恐障碍四.广泛性焦虑障碍五.强迫障碍六.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概述,1、历史2、诊断分类3、患病率,1、历史,18世纪:神经症指神经系统的感觉异常19世纪: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疾病都被从神经症中分离出去20世纪50年代:神经症被认为没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神经功能疾病,曾译为神经官能症1980:DSMI。</p><p>6、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Thetheoreticalmodelsofabnormalpsychology),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生物学模型心理学模型,生物学模型,遗传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对生物学模型的评价,遗传的影响,基因遗传不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也影响行为。由许多基因交互作用控制的,同时也受躯体化学因素以及经验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大脑的结构中枢神经系统。</p><p>7、心境障碍与自杀(Mood Disorder and Suicide),心境障碍,概述 诊断及症状表现 病因 治疗,概述,以往称为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DSM-III-R(1987)称心境障碍 ICD-10(1992)称心境障碍 CCMD-3(2001)称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p><p>8、转换及分离障碍 (Convers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转换及分离障碍,一、概述 二、转换障碍 三、分离障碍,概述,癔症的历史 癔症(Hysteria),亦译作歇斯底里 中世纪认为癔症是由于妖魔作怪、精灵附体之 18世纪认为癔症起源于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异常 19世纪末,夏柯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障碍造成的,而弗洛伊德则认为癔症是无意识的动机冲突所致 自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