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1》试题 B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维新派的文学革新从。诗界革命。北师大文学类 2011 年考研真题。共 20 分) 1 、印象派批评 2、 《创作家与白日梦》 3、诗为活物 4、气盛言宜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经学代表人物。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Tag内容描述:<p>1、中国现代文学史 1试题 B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4 小题,20 分)以下六题,请选做四题。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由维新派倡导(1 分) ,力图让文学成为承载政治革新理 念、促进思想启蒙的利器(2 分) 。维新派的文学革新从“诗界革命” 、 “新文体” 到“小说界革命” ,形成一种直面危机、抒写真情、表现现实、促进改革的风尚 (2 分) 。 2、文明戏 1907 年秋天,以王钟声为首的春阳社在上海成立,受春柳社启发,在上海 演出了黑奴吁天录 。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当时被称为文明戏(3 分) 。。</p><p>2、北师大文学类 2005-2011 年“文艺学”考研真题 “北师大文学类 2011 年考研真题” 第三部分: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印象派批评 2、 创作家与白日梦 3、诗为活物 4、气盛言宜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鲁迅是怎样论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他与毛泽东 在论述这一问题时有怎样的区别?为什么? 2 、简述中国古代“虚静”说的流变过程与其核心思想。 三、论述题(共 25 分) 莫言说:“我认为写小说就要坚持原则,绝不向电影和电视剧靠拢,越是迎合电影、电视 写的小说。</p><p>3、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文学概论作业一一、选择题:1.形成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有(CE )A. 世界观B. 艺术观C. 审美理想D. 艺术才能E. 生活阅历2、文学风格的特性包括(ABCDE)A. 独创性B. 稳定性C. 单一性D. 多变性E. 多样性3、文学典型的魅力实质表现在文学典型具有(ABE )A. 真实性B. 新颖性C. 诚挚性D. 蕴藉性E. 丰富。</p><p>4、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填空题:1、诗经“卫风”中的(氓)是弃妇诗的代表作。2、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先秦历史散文(战国策)。3、九辩的作者是(宋玉)。4、西汉时,王褒的(洞箫赋)以善于描摹物态著称。5、太康诗风代表人物陆机和(潘岳)。6、元结编有(箧中集),收沈千运、赵微明等人以悲愤写人生疾苦的诗24首。7、柳宗元寓言三戒包括永某氏之鼠、黔之驴和(临江之麋)。8、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是(游仙窟)。9、“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自(黄庭坚)的跋子瞻和陶诗。10、(。</p><p>5、全国百所名校定向保录】【才思教育由命题组领专业化辅导】 更多资料下载 www.caisiedu.com 1 北师考研详解与指导北师考研详解与指导 723 中国文学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王逸 “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 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说的是 () 2.春秋微言大义的写作手法被后人概括为() 3.东汉是经学集大成时期,经学代表人物是() 4.董仲舒著名的上书称() 5.()是汉代骚体赋的主题 6.被刘勰文心雕龙称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7.被称赞“辞采华茂”的诗人是() 8.南朝辞赋史上和鲍照并称。</p><p>6、第十五节中唐诗歌概况及大历诗人 一 中唐诗歌概况1 中唐社会概况 安史之乱后 唐王朝由盛转衰 但中唐统治者力图恢复盛唐气象 采取某些变革措施 在德宗 顺宗 宪宗朝出现了所谓的 小中兴 时期 社会的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 尤其是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党争和佛道泛滥 更使社会危机四伏 文人的思想发生变化 不少文人亲历安史之乱 产生巨大心理落差 文人更多地关切社会现实 一方面他。</p>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相关PPT文档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13.ppt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相关DOC文档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b
北师文学概论1答案.doc
2014年考研北师大文学类真题(回忆版).doc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相关PDF文档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考研复试真题考研大纲复试流程考研心态考研经验.pdf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