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取决于刚体的质量。 (C)取决于刚体的质量、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轴的位置。习题习题 9 9.1 选择题 (1) 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 Q。() (A)Q=-23/2q (B) Q=23/2q (C) Q=-2q (D) Q=2q [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Tag内容描述:<p>1、习题99.1选择题(1) 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Q,另两对角线各放置电荷q,若Q所受到合力为零,则Q与q的关系为:()(A)Q=-23/2q (B) Q=23/2q (C) Q=-2q (D) Q=2q答案:A(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没有电荷;(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答案:D(3) 一半径为R的导体球表面的面点荷密度为,则在距球面R处的电场强度()(A)/0 。</p><p>2、习题二2-1 一细绳跨过一定滑轮,绳的一边悬有一质量为的物体,另一边穿在质量为的圆柱体的竖直细孔中,圆柱可沿绳子滑动今看到绳子从圆柱细孔中加速上升,柱体相对于绳子以匀加速度下滑,求,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绳的张力及柱体与绳子间的摩擦力(绳轻且不可伸长,滑轮的质量及轮与轴间的摩擦不计)解:因绳不可伸长,故滑轮两边绳子的加速度均为,其对于则为牵连加速度,又知对绳子的相对加速度为,故对地加速度,由图(b)可知,为又因绳的质量不计,所以圆柱体受到的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绳的张力,由牛顿定律,有联立、式,得讨论 (1)若,。</p><p>3、习题八 8 1 电量都是的三个点电荷 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试问 1 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 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 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 2 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p><p>4、习题15 15 1 选择题 1 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 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 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为 A B I0 4 C I 0 2 D I0 2 答案 B 2 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 反射。</p><p>5、习题12 12 1 选择题 1 对于位移电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电荷的定向运动有关 B 变化的电场 C 产生焦耳热 D 与传导电流一样 答案 B 2 对于平面电磁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面电磁波为横波 B 电磁波是偏振波 C 同。</p><p>6、习题五5-1 振动和波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平面简谐波动方程和简谐振动方程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有什么不同?解: (1)振动是指一个孤立的系统(也可是介质中的一个质元)在某固定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系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时间的周期性函数,即可表示为;波动是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此时介质中所有质元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因此介质中任一质元离开平衡位。</p><p>7、第10章 波动光学 10 1 1 由得 2 10 2 若在下缝处置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t的透明薄膜 则光从下缝到屏上的光程将增加 n 1 t 屏上的条纹均要向下移动 依题意中央明条纹多到屏中心下方原来第3级明条纹位置 则从双缝到该位置。</p><p>8、第11章 气体动理论 11 1 1 由 把p 10atm T 47 273 K 320K m 0 1kg M 3210 3kg R 8 31Jmol 1K 1代入 证V 8 3110 3m3 2 设漏气后 容器中的质量为m 则 漏去的氧气为 11 2 太阳内氢原子数 题11 2图 故氢原子数密度为 由P。</p><p>9、习题1010.1选择题(1) 对于安培环路定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若环流等于零,则在回路L上必定是H处处为零; (B)若环流等于零,则在回路L上必定不包围电流;(C)若环流等于零,则在回路L所包围传导电流的代数和为零;(D)回路L上各点的H仅与回路L包围的电流有关。答案:C(2) 对半径为R载流为I的无限长直圆柱体,距轴线r处的磁感应强度B(。</p><p>10、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五章 循环结构,5.1 while语句 5.2 do-while语句 5.3 for 语句 5.4 break、continue语句 5.5 循环的嵌套 5.6 复合结构程序举例,2,求1100的累计和。 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用“1+2+100”来求解,但显然很繁琐。现在换个思路来考虑: 首先设置一个累计器sum,其初值为0,利用sum += n来计算(n依次取1、2、1。</p><p>11、第六章 函数与编译预处理,6.1 模块化程序设计与函数 6.2 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6.3 函数的嵌套和递归调用 6.4 变量的作用域与存取方式 6.5 编译预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2,6.1模块化程序设计与函数,在设计较复杂的程序时,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把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又可分成更细的若干小部分,逐步细化,直至分解成很容易求解的小问题。这样的话,原来问题的解就可以用这些小问题来表示。</p><p>12、7.1 一维数组 7.2 二维数组 7.3 数组的应用 7.4 字符数组与字符串 7.5 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 7.6 程序举例,第 7 章 数组,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2020/9/11,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2,1.数组的引入 在前面的程序设计中,所涉及和处理的数据都非常简单,对这些数据采用C语言的基本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来描述就行,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问题:输入。</p><p>13、线性代数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A类). 1. 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2) 987654321; (1) 341782659;nnnnn2. 2)1)(2 (4) 13(3) (2)(2 1)321; 【解】(341782659)=11; (1) (987654321)=36; (2) 1)?(nnnnn; (21)31)= 0+1+2 +(3) 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