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与隔离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强调....标准预防概念。1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强调双...标准预防与隔离技术医院感染管理科职业风险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强调....1、标准预防、概念。
标准预防与隔离Tag内容描述:<p>1、标准预防 与隔离技术医院感染管理科,职业风险,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2002.11.16-2003.2.28在广东省(7个城市)暴发的非典型肺炎中共有792个病例和31人死亡,约30%是医务工作者。,职业风险,2003.3.26卫生部报告:北京出现10个病例,其中3人死亡,死亡病例中的2人为医务工作者。在山西省发生4例,无死亡,其中2人。</p><p>2、标准预防,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1,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强调双向预防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p><p>3、,标准预防,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强调双向预防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标。</p><p>4、1、标准预防、概念: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有传染性,需要隔离,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是否污染,是否接触不完全的皮肤和粘膜,接触这些物质的人必须采取预防措施。2、标准预防的基本特征,1、防止双向预防疾病从患者传染给医务人员,防止医务人员传染给患者,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3,标准预防操作原则,1,标准预防是对所有患。</p><p>5、标准预防与隔离技术医院感染管理科 职业风险 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 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 2002 11 16 2003 2 28在广东省 7个城市 暴发的非典型肺炎中共有792个病例和31人死亡 约30 是医务。</p><p>6、标准预防,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1,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强调双向预防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p><p>7、标准预防与隔离技术与隔离技术刘艳丽刘艳丽职业风险 2002年 11月到 2003年 6月,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 2002.11.16-2003.2.28在广东省( 7个城市)暴发的非典型肺炎中共有 792个病例和 31人死亡,约 30%是医务工作者。职业风险 研究表明,调查中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率最高。职业风险 而在北京,所有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 48.8,在各种类型的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最高,与护士和病人有着最为密切的接触有关。 职业风险 -针刺伤 通过被空心针损伤后经血感染的危险大约为: HBV6-30%, 。</p><p>8、1,标准预防,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2,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强调双向预防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p><p>9、标准预防与隔离技术医院感染管理科 1 职业风险 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 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 2002 11 16 2003 2 28在广东省 7个城市 暴发的非典型肺炎中共有792个病例和31人死亡 约30 是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