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必考文学常识

初中常考文学常识汇总。一、古代部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公务员考试常考文学常识140例》。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常考知识点42条。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名丘。

必考文学常识Tag内容描述:<p>1、初中常考文学常识汇总一、古代部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关雎蒹葭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开了中国私塾教育的先河,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3.孟子,此。</p><p>2、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撇()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p><p>3、公务员考试常考文学常识140例1. 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评论建立了完整的体系。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萧统的文选。 3.周秦时代发现了汉语四声。4.沈约、谢姚、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 5.“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6.步出夏门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7.“建安七子”是指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炀、刘桢。8.“太康诗风”指的是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9.王羲之的兰亭集共成诗37首,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兰亭集序。10.陶渊明的诗的题材分为五钟类型:田园诗、永怀诗、。</p><p>4、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常考知识点42条【中国古代书籍、戏剧等的“绰号”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4.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5.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6.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7.乐府双壁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北朝民歌木兰诗8.史学双壁史记资治通鉴9.三史记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四史”。10.。</p><p>5、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天文部分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4、 传统节日。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寒食,清明前2、3天。重阳,九月初九。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中秋,八月十五。5、纪年法。(1) 公元纪年法。(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p><p>6、文学常识 1、 先秦诸子语录。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代表人物通常叫做“先秦诸子”。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名丘,前551前479)圣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解释为仁者爱人,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逻辑起点。将仁的原则施于政治,他主张为政以德。孟子,(名轲,前372-前289)亚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并提出“民贵君轻”说。荀子(名况,约前313-前23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家老。</p>
【必考文学常识】相关DOC文档
初中常考文学常识汇总.doc
常考知识及文学常识.doc
公务员考试常考文学常识140例.docx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常考知识点42条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大全天文部分素材.docx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必考文学常识 期末复习资料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