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4课
历史必修一第历史必修一第 1~41~4 课知识点总结课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 2070 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 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4课&#160。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必修1第4课Tag内容描述:<p>1、历史必修一第历史必修一第 1414 课知识点总结课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 2070 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 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 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1、公元前 16XX 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 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p><p>2、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p><p>3、安徽新星中学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 高三 学科 历史 总计第 课时课题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马永松参备人备课时间投放时间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地建设、中共“七大、解放区土地改革、七届二中全会难点:由民族革命向民主革命的转变教学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p><p>4、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基础巩固1.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的是( )A. 七国之乱 B. 安史之乱 C. 杯酒释兵权 D. 胡惟庸案2.明朝初年,在中央机构的设置问题上进行了自秦汉以来的一次颠覆性的改革,那就是废除了丞相一职。当时的办事机构六部的运行方式是()A.直接向皇帝负责B.受命于内阁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3.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中书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4.内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标志着内阁制度发展到全。</p><p>5、资料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 删除 谢谢 历史必修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一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p><p>6、1 遂昌中学遂昌中学 20132013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 四 四 第四课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 一 高考目标导航高考目标导航 高考考点高考考点考向动态考向动态 1 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大力发展 生产力 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 度的原因和意义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扩大内需。</p><p>7、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 随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发展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统治者如何一步步地扩张皇权 中枢决策机构又是如何一步步变化的 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唐大明宫 复原图 导入 返回 返回 北京故宫 明清时期皇宫 鼠标拖动查看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导入 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 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