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必修3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练习)。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建成通 水。
必修3第三单元Tag内容描述:<p>1、必修三第三单元师说导学单主备人:方春生 审稿人:张 舒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 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 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知识链接:1、关于“说”“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 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 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p><p>2、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 编者:刘友仁 2010-9-18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2)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一、四大发明: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 、 、 和 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2、发明与外传:(1)造纸术:发明: 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宦官 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魏。</p><p>3、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1课时一、 注音移其粟( ) 庠序( ) 孝悌( ) 供养( ) 衣帛( ) 王好( )战 弃甲曳( )兵而走 谷不可胜( )食也 数罟( ) 不入洿( )池养生丧( )死无憾 鸡豚( ) 狗彘( )之畜(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 李蟠( )輮( )以为轮 金就砺( )则利知( )明而行无过矣虽有槁暴( )须臾( )。</p><p>4、必修3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练习)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2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 B C D 3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p><p>5、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丰富多彩2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p><p>6、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情景导入 2011年12月20日,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第九级抽水泵站枣庄市韩庄泵站5台机组联合试运行并正 式通过验收,山东省 南水北调工程已具备 调水入境条件。,新课学前导航,明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建成通 水,届时长江水有望通过引黄济青通道进 入棘洪滩,长江黄河明年或在青岛牵手。 【思考】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为哪些 地区供水?此工程对供水区的生态环境有 何影响?,目标定位 1.联系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供需状况,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通过南水。</p><p>7、模块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一、课程标准内容(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二、教学要求(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语言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话题(topics) Talk about short stories and dramas Learn how to write a play or drama and act out a play 词汇(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1.四会词汇 (35个) birthplace, novel, adventure, phrase, author, scene, wander, pavement, businessman, permit, ahead, bay, stare, fault, spot, passage, account, em。</p><p>8、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第六课 我 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第一课时使用说明书 课件采用 PowerPoint2003 技术制作 放映时为全屏播放 中途 放映如想退出可用单击 esc 键选择 结束放映 课件说明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适用章节 人教版思想政治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 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 6 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制作工具 PowerPoint2003 运行平台。</p><p>9、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艺术,必修 文化发展历程,第5课中国古代的科技,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2011年江苏单科)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解析】D。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