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1课
1949-1952 三年恢复时期。1953-1956 三大改造时期。1956-1966 十年探索(建设)时期。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洋务与官办■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必修二第11课Tag内容描述:<p>1、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洋务与官办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1880年,左宗棠在兰州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厂,导入,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提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生产更多的机器,成为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导入,洋务与官办,奕,恭亲王奕。</p><p>2、1949-1952 三年恢复时期,1953-1956 三大改造时期,1956-1966 十年探索(建设)时期,1966-1976 十年内乱时期,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1976-1978 两年徘徊时期,1978至今 改革开放时期,中 国 现 代 史 分 期,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 二、探索与失误(十年探索时期)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66元,人均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中、美、苏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p><p>3、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p><p>4、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填一填 知识体系梳理 一 中国民族工业的 黄金时期 1 时间 民国建立至1937年 爆发前 2 原因 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 激发了他们 的热情 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 的政策 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 群众性 斗争 有力地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战期间 欧洲各国对华 减少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要点点拨 群众性的反帝斗。</p><p>5、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时间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0分 1 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 1951年美国 时代 周刊上登载 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 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 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 至少暂时做到了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B A 当时美国敌视中国 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 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 工业体系初步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