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原理
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实际纯金属液态结构存在大量多种分布不均匀、存在方式(溶质或化合物)不同的杂质原子。金属(二元合金)液态结构存在第二组元时。实验一 合金熔炼及液态成型。实验四 挤压变形与挤压力实验。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一 弹性和塑性。材料加工原理(液态成型部分)复习题。
材料加工原理Tag内容描述:<p>1、作 业第一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如何理解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及其三种“起伏”特征?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实际纯金属液态结构存在大量多种分布不均匀、存在方式(溶质或化合物)不同的杂质原子;金属(二元合金)液态结构存在第二组元时,表现为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和浓度起伏;实际金属(多元合金)液态结构相当复杂,存在着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的原子团簇、空穴等,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表现为三种起伏特征交替;能量起伏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会随时间。</p><p>2、材料加工原理,教授,课程简介,课程名称: Materials Processing Principle 学 时:48 授课对象:研究生 授课安排:4学时/周(教学楼316) 周二下午 58节,一、高分子科学的内涵及发展,二、材料加工原理的研究内容,三、课程讲授方法及学时分配,Why?,What?,How?,Introduction,一、高分子科学的内涵及发展,1、高分子科学的基本内涵,(1)高分子化学的研究领域,研究高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基元反应过程及合成机理。,(2) 高分子物理的研究领域,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间关系。涵盖了高分子的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的概念和理论及其性能表征的手段等。</p><p>3、材 料 加 工 原 理综合实验指导书徐 洲、王浩伟、吴国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2年2月目 录实验一 合金熔炼及液态成型实验二 凝固定向凝固实验三 材料的冶金缺陷实验四 挤压变形与挤压力实验实验五 圆环镦粗法测定摩擦系数实验六 圆柱体镦粗时接触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实验七 冷却速度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实验八 钢中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形貌的识别及不同回火温度对淬火钢组织的影响实验九 钢的淬透性测定实验十 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曲线测定实验一 合金熔炼及液态成型一、 实验目的:1掌握铸造合金和变形合金的熔炼过程。2了解铸造合。</p><p>4、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性能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两大类:1 使用性能: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 包括: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 2 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切削性能等。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受外力作用反映出来的性能。 一 弹性和塑性: 1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力和变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如弹簧:弹簧靠弹性工作。 2 塑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至于引起破坏的性能。(金属之间的连续性没破坏)塑性。</p><p>5、材料加工原理(液态成型部分)复习题:名词解释:1、 自发形核在不借助任何外来界面的均匀熔体中形核的过程。2、 非自发形核在不均匀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界面或各种衬底形核的过程。3、 气孔为梨形、圆形、椭圆形的孔洞,表面较光滑,一般不在铸件表面露出,大孔独立存在,小孔则成群出现。4、 非金属夹杂物在炼钢过程中,少量炉渣、耐火材料及冶炼中反应产物可能进入钢液,形成非金属夹杂物。5、 残余应力产生应力原因消除后,铸件中仍然存在的应力。6、 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成型件的能力。7、 缩孔。</p><p>6、1,一、晶粒取向的影响(取向差效应),变形有先有后各晶粒相对于外力轴的取向不同,位向有利的晶粒先变形,且不同晶粒变形量也不同。一般变形度达到20%,几乎所有晶粒都可参加变形。各个晶粒的变形必须协调对一个晶粒来讲不能自由地、均匀地滑移,它要受到相邻晶粒的牵制,故晶粒之间要互相配合、协调。如果协调不好,将会导致塑性下降(晶界处开裂)。理论分析指出,要能协调变形,每个晶粒至少能在5个独立的滑移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