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材料检测取样规范

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及取样方法。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试件的取样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规定。

材料检测取样规范Tag内容描述:<p>1、建筑材料抽样检测标准一砼用砂:1执行标准: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检验批次:应以在施工现场堆放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计。对于一次进场数量较少,且随进随用者,当质量比较稳定时,可以一个月为一周期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检验批,不足者亦为一个批次进行抽检。每次从8个不同部位,取样22kg3检验项目: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砂子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CI-含量检验若无证明材料。</p><p>2、建筑材料送检规范建筑材料送检规范建筑材料送检规范建筑材料送检规范 建筑工程常用材料或构件检验指导意见书 为规范我市建筑质量行为,提高我市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现将我国现行有关标准、规范中材料或构件检验的批量(验收批)要求摘录如下。安装工程另发,较特殊的工程如预应力工程、网架工程、劲钢(管)混凝土工程、加固工程、防腐工程、高级装饰工程等详见相关规范。 1、钢材 按每次进场的同一牌号、同一批号、同一规格(直径)、同一交货状态,总重量不大于60吨为一批(不足60吨按一批计) 注:其中冷拉钢筋每批数量不大于20吨。 冷。</p><p>3、第一篇: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及取样方法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试件的取样要求(一)现场搅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和建筑地面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立方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p><p>4、建筑材料抽样检测标准一砼用砂1执行标准: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检验批次:应以在施工现场堆放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计。对于一次进场数量较少,且随进随用者,当质量比较稳定时,可以一个月为一周期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检验批,不足者亦为一个批次进行抽检。每次从8个不同部位,取样22kg.。3检验项目: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砂子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CI-含量检验若无证明材料。</p><p>5、一、混凝土试件的取样及制作 (一)现场搅拌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立方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同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p><p>6、建筑材料及制品取样方法指南 1 水泥 连续进料的同种水泥 散装不超过500T 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 随机取样 袋装水泥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组成混合样 散装水泥从不小于3个车罐中取等量水泥 物理检验12kg 化学分析 1 kg 存放期超过3个月必须进行复检 2 砂 同产地同规格 400m3或600T为一批 不足以一批论 8点 均布 等量取样 取样前先将表层砂铲除 物理检验20kg 化学。</p>
【材料检测取样规范】相关DOC文档
建筑材料抽样检测标准.doc
最新版建筑材料送检规范.doc
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及取样方法.doc
建筑材料抽样检测标准
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与取样方法
材料送检取样规范.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