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测树学专升本

在测量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不同的角度测出来的胸径不相同。

测树学专升本Tag内容描述:<p>1、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 共15分 1 胸高形率用 表示 A q0 B q1 C q2 D q3 2 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 即为 生长量 A 平均。</p><p>2、1 / 31测树学实习心得测树学实习心得本次实习我主要负责标准地的测量树木胸径和树高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不同的角度测出来的胸径不相同,同样用围尺和轮尺测得的胸径有好大的差距,用轮尺测胸径只可以读出偶数,其精确度不高,而围尺比轮尺精度高,所以测得胸径是不同的;在测量树高时,选择不同胸径的树,用皮尺拉其中的一个长度,在选的点上用测高器读所选定树的数高,在测高器上可以读数高和坡度,在测得过程中要考虑坡度的大小。通过这次实习,首先实践了自己所认知的知识,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就是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p><p>3、测树学复习重点 计算伐倒木树干材积的两个基本公式 1 中央断面积式 2 平均断面积式 式中 为树木材积 为树干长度 及 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 按 计算 为树干直径 直径单位 cm 保留一位小数 树高 m 保留2位小。</p><p>4、实习五 树干解析(外业内容东北实习,本次仅实习内业部分).目的一、掌握树干解析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计算方法。二、进一步理解各种生长量的意义,加深对树木生长过程的认识。.仪器及用具伐木工具、皮尺、围尺(或轮尺)、粉笔、三角板或直尺、大头针、计算工具、方格坐标纸、用表等。(不能伐树时,可给成套圆盘).方法及步骤为了研究不同树种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同一树种的生长过程及特。</p><p>5、精品文档 测树学实习报告 姓名 陈榕 学号 090101203 小组 第四组 小组成员 陈榕 荆迪一 张彦 韩蒙 刘晶晶 吕莹莹 指导老师 周春国 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 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环节 温习已学知识 预习新内容 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 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实习内容 基本训练 立木胸径。</p><p>6、名词解释 1 实验形数 式中 V 树干材积 g1 3 断面积 H 树高 2 形高 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3 形数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form factor 4 正形率 树干中央直径与十分之一树高处直径 d0 1 之比称作正形率 1。</p><p>7、林学本科 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林分平均胸径 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 复层林 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 树种组成系数 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 而分别以各树。</p><p>8、测树学实习报告 姓名 陈榕 学号 090101203 小组 第四组 小组成员 陈榕 荆迪一 张彦 韩蒙 刘晶晶 吕莹莹 指导老师 周春国 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 其理论性和实践性。</p><p>9、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测树学总结一、名词解释测树学:测树学是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测算树木、材分、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重量以及收获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会区分,可能会出选择 根径:贴着地面的树干的直径。地径:距根径10cm处的直径。胸径:距根径1.3m处的直径。伐倒木(fel。</p><p>10、测树学总结(共享) 测树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测树学测树学是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测算树木、材分、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重量以及收获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会区分,可能会出选择根径:贴着地面的树干的直径。 地径距根径10cm处的直径。 胸径距根径1.3m处的直径。。</p>
【测树学专升本】相关PPT文档
测树学(北林).ppt
【测树学专升本】相关DOC文档
测树学题目.docx
测树学实习心得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
测树学树干解析.doc
测树学实习报告
测树学资料.doc
测树学复习题.doc
测树学实习报告.doc
测树学总结资料.doc
测树学总结(共享).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