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
恶寒无汗(咳嗽头痛)。常用中成药。发热或轻或重。发热或轻或重。我们身边的科学用药 ——感冒常用中成药。邪留肌表之证 --发热。感冒常用中成药&#。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稍黄。舌尖红苔薄白或稍黄。主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常用中成药的应用。
常用中成药Tag内容描述:<p>1、常用中成药一、解表药 、辛温解表类 通宣理肺丸 川芎茶调散 参苏丸 午时茶冲剂 九味羌活丸 小青龙合、辛凉解表类 银翘解毒丸 羚翘解毒丸 感冒退热冲剂 桑菊感冒片 清瘟解毒丸 、解表透疹类 小儿回春丸 透表回春丸 小儿羚羊散 苏解散 、表里双解类 防风通圣丸 葛根芩连片 清眩丸 双解香苏丸 升降散 普济散 、解表消食类 小儿至宝锭 妙灵丸 小儿百寿丹 消食苏风丸 甘露茶 二、清热药 、清热泻火类 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黄连羊肝丸 明目上清丸 龙胆泻肝丸 清胃黄连丸 夏枯草丸 栀子金花丸 拨云退翳丸 、清热燥湿类 连香冲剂 香连丸 香连化滞丸 。</p><p>2、中医补充资料系列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全国中医院急诊科必备中成药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教研室甘灏云整理编印1生脉注射液【药物名称】 生脉注射液【处方组成】 红参 麦冬 北五味子【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主治气阴两、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用于心肌梗塞,心原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每次1020ml,加入10GS20ml稀释后缓推进5分钟以上。静脉滴注,40100ml 5GS250ml静滴,每日12次,本品也可用10GS或生理盐水配用。。</p><p>3、风寒感冒1、感冒冲剂:成份:防风、羌活、荆芥、白芷、桔梗、浙贝母、紫苏叶、陈皮、苦杏仁、薄荷油.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发汗(散风寒,发微汗)伤风流涕,恶寒无汗(咳嗽头痛)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明显,汗出,口渴,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舌 苔薄黄,脉浮数;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加重,或并有其它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小儿、年。</p><p>4、1 2 一 、家庭常用内科中成药 1 感冒药(3种) (1)银翘片(维C银翘片) 作用:对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不出汗或者出汗不多、微微感 觉怕冷、怕风、口渴、咳嗽、喉咙痛,舌苔薄、舌尖红,白色或者 黄色等症状有效。 (2)双黄连口服液 作用:清楚肺热、透邪外出及解毒,控制流感病毒,较好的缓解 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咳嗽、全身乏力、头晕头痛 、口渴、怕冷、鼻塞等症状。 (3)小柴胡颗粒 作用:可以有效的治疗发热,对食欲不振、口苦咽干、恶心、呕 吐等可以起较好的缓解作用,还可以治疗胸部两侧的不适。 3 2 止咳药。</p><p>5、常用中成药,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用中成药,“汤者荡也”、“丸者缓也”。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感冒药,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或轻或重,无汗,头痛身痛,咳嗽,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应该解表发汗、疏风散寒。选用风寒感冒冲剂、荆防颗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冲剂、桂枝合剂等等。 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咳嗽,痰粘稠或色黄,咽干,口渴欲饮,鼻塞流。</p><p>6、我们身边的科学用药 感冒常用中成药,【主治】 a.表证; b.邪在肌表的疾患。,【组成】 解表药为主;,【作用】 宣通肌表,发散外邪 。 (发汗,解肌,透疹;),【立法依据】“因其轻而扬之”、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外受六淫邪气,邪留肌表之证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感冒常用中成药,麻疹初起证; 痈疮初起证; 水肿初起证。,感冒常用中成药,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扶正解表,分类,感冒常用中成药,解表胜湿,祛暑解表,辛温解表,【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 【证候】共证 + 无汗/有汗,项强身痛,口不渴, 苔薄白,脉浮紧 【代表方】表实感冒颗粒。</p><p>7、2019/4/17,1,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王幼,2019/4/17,2,一 解 表 药, 辛凉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稍黄,脉浮数。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银花、牛蒡子、桑叶、葛根、升麻等为主组成方剂。,2019/4/17,3,1 银翘解毒颗粒(丸): 主用于外感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高热口渴,咽喉肿痛,舌尖红。 参考:用途广泛,可用于麻疹初起,流感,急性扁桃体炎,及一切发热流行病,如乙脑、腮腺炎等初起阶段,出现风热表证者。,2019/4/17,4,双黄连颗粒(口服液)、利咽解毒冲剂、。</p><p>8、常用中成药的应用,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 高红莉 办公电话:6229751 E-mail:ghl007163.com,前 言,一、为什么开设这门课? 1临床及生活需要:因中成药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而被大量地应用。 2应用误差:临床及生活中误用的情况很多。 二、达到的目标: 在临床及生活中能正确应用中成药。,第一章,中成药的发展简史,有 关 概念,指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成药,中药材,饮片,1 中药,大黄,何首乌,双黄连口服液,绪论,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药材”。,2 中药材,何首乌,冬虫夏草,红花。</p><p>9、常用中成药,中成药概论,一、中成药的概念 中成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加工制成的制剂。其特点是具备相应的名称、规格、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适当的包装,标明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一些中成药须根据医生处方投药,但绝大部分可以由患者自主购买,因而具有保存、使用方便,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特点。,中成药的特点 除了少数中成药是单方即由单味药构成,大多数中成药组方慎密,配伍严谨,立意深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随时取用,使用方便,剂量较小,便于贮运,便于携带,可应急需。 由于中成药依据。</p><p>10、常用中成药,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用中成药,“汤者荡也”、“丸者缓也”。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等,现代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感冒药,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或轻或重,无汗,头痛身痛,咳嗽,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应该解表发汗、疏风散寒。选用风寒感冒冲剂、荆防颗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冲剂、桂枝合剂等等。 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咳嗽,痰粘稠或色黄,咽干,口渴欲饮,鼻塞流。</p><p>11、中成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脏腑理论,脏腑组成,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 膀胱,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心主血脉 二、心主神志,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司呼吸 二、主宣发肃降 三、肺朝百脉,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运化 二、主升清,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疏泄 二、主藏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藏精 二、主水,病因理论,病因分类,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三、致病性病理产物,外感性致病因素,一、六淫:风、寒、暑、湿、燥、 火 二、疫疠,内伤。</p><p>12、2019/8/30,1,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王幼,2019/8/30,2,一 解 表 药, 辛凉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稍黄,脉浮数。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银花、牛蒡子、桑叶、葛根、升麻等为主组成方剂。,2019/8/30,3,1 银翘解毒颗粒(丸): 主用于外感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高热口渴,咽喉肿痛,舌尖红。 参考:用途广泛,可用于麻疹初起,流感,急性扁桃体炎,及一切发热流行病,如乙脑、腮腺炎等初起阶段,出现风热表证者。,2019/8/30,4,双黄连颗粒(口服液)、利咽解毒冲剂、。</p><p>13、感冒,?,症状特点,感冒,中医认为生病的原因,内伤:饮食、情志、劳逸,大自然气候变化与季节的关系,春夏长夏秋冬,风寒暑/热湿燥,六气,六邪,不正常的气候发生,人体抵抗力下降,气候变化与外感疾病的关系,外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