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3.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旅夜抒怀 客至 教学目标 1 旅夜抒怀 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 客至 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 旅夜抒怀 和 客至 读诗要从 头 开始 说明诗的题目对。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Tag内容描述:<p>1、旅夜抒怀客至教学目标: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旅夜抒怀和客至。读诗要从“头”开始,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二.文本研读1.通过“旅”字看背景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p><p>2、山东省临朐县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言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诗言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作者姓名李松果所属单位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联系地址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语文组联系电话13853698715电子邮箱lqlsg163.com邮政编码262600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音乐 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 语文美术 生物 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 物理 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所需时间课时(每周 5 课时,共4课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p><p>3、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2. 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杜甫律诗歌的代表作品。,3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并对“沉郁顿挫”的内涵有所了解。,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p><p>4、高二苏教版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 60分钟检测 专题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时间 60分钟 满分 60分 双基巩固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危樯 qin 萧萧 xi o 辚辚 ln B 省识 x n 干云霄 n 沙鸥 u C 青冢 z n。</p><p>5、旅夜抒怀 客至 教学目标 1 旅夜抒怀 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 客至 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 旅夜抒怀 和 客至 读诗要从 头 开始 说明诗的题目对。</p><p>6、第四专题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领会诗歌主旨 2 赏析名句 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 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 体会感情 教学时数 1。</p><p>7、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课前出示伊拉克儿童受难的照片和阿富汗塔立班儿童军手持步枪的照片 此是小刘上课常规武器 有一定的杀伤力 此举让烦躁的课堂迅速的安定下来 学生严肃认真的阅读照片 此刻小刘感到小刘的心与。</p><p>8、旅夜抒怀客至教学目标: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旅夜抒怀和客至。读诗要从“头”开始,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二.文本研读1.通过“旅”字看背景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p><p>9、客 至 一 诗人名片 杜甫 漂泊西南天地间 的十一年 到成都后 杜甫靠朋友帮助 在城西建了一座草堂 后靠好友严武表荐担任了节度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一时期 生活相对安定 后因蜀中大乱 杜甫又带着全家老小 登上一条。</p><p>10、兵车行 杜甫 杜甫 712 770 杜甫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盛唐大诗人 原籍湖北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 官左拾遗 后入蜀 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 杜工部 诗史 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 世称 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 他胸怀天下 悲悯黎民 又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p><p>11、旅夜抒怀客至教学目标: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旅夜抒怀和客至。读诗要从“头”开始,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二.文本研读1.通过“旅”字看背景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p><p>12、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昭君出塞而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p><p>13、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32岁的杜甫和43 岁的李白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东都洛阳会面、结下深厚的友谊。李白那时是诗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刚从长安宫廷生活中解脱出来,而杜甫还是个默默无闻的文学青年。那时杜甫参加第一次科举考试落第,游历各地,来到洛阳。后来,又一个43岁诗人高適也来一起结伴而游。他们入酒肆谈文学,临寒风伤古迹,古今多少事,付诸笑谈中。那杜甫对李白的印象如何?他有首诗是这样。</p><p>14、客至 一、诗人名片 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十一年 到成都后,杜甫靠朋友帮助,在城西建了一座草堂。后靠好友严武表荐担任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一时期,生活相对安定。后因蜀中大乱,杜甫又带着全家老小,登上一条小船,向东漂泊至夔州,住了两年。这两年是杜甫创作的第二次高峰。到57岁那年,终于乘舟出三峡,在湖北、湖南一带的水路上漂泊。59岁,在湖南末阳附近客死旅舟。杜甫艰难漂泊的一生,在这里得到一。</p><p>15、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一、诗人名片 杜甫长安到四川的四年流浪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只身逃出长安,投奔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的从八品的谏官。不久因上疏触怒肃宗,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和饥荒,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于是丢弃官职,进入当时尚为安定的四川。从安史之乱爆发到入川的四年,国家动荡,百姓流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与艰难。他的诗歌创作,因有了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巅峰。</p><p>16、专题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专题导语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峰并峙的高峰,杜甫也是盛唐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诗史”。他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学习这个专题,要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能借助注释鉴赏本专题中杜诗的代表作品,并能初步体会杜甫。</p>